诗画风景里,匠心由此生
叶晨/文 王璐/插图
今年8月举办的浙江——印州缔结友好省州30周年庆祝大会,涌入了不少前来参观的美国嘉宾。其中,一位身材微胖、戴着眼镜的高个男子跟着队伍走了一会之后,随即在文化展区停下了脚步。在这里,他开始仔细端详起桌上的一幅幅精美绝伦的扇面、瓯绣、木雕……
这位男子是印第安纳州州长霍尔库姆。当同行人告诉他,桌上的作品均由手工制作的时候,州长的脸上露出了不可思议的面色。但霍尔库姆或许并不知道,他见到的每一幅作品,包含的不仅是出神入化的技艺,还有浙江的匠人精神。
放眼浙江,这样的匠心无处不在。无论是市井技艺,还是登堂之作,它们都是浙江文化的一部分。追寻匠人,便是追寻浙江的文脉,其间的故事定不会少。
斫(zhuó),最粗浅的解释是指大的锄头;但在浙江,却诞生了斫琴师这样风雅的职业。他们通音理、善木工,为做一把好琴,几乎终身与古琴为伴。正是他们用双手,在琴与曲、木和漆杂糅的江湖里弹出了浙派的翩翩君子之风。
作为浙江海洋文化代表之一的船模,至今都是顶级细致工艺的象征。在舟山船模匠人的手中,直径不过1毫米的滑轮、船的龙骨接榫处乃至绳结的打法,均与和原船一模一样,足以让见者拍案叫绝。
1700多年前,浙江邂逅了醉酒的书圣,遗得《兰亭集序》千古流传。此后,与书法相关的技艺也在浙江落地生根。在太湖之滨的工坊里,经由10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的湖笔,把制笔者一丝不苟的工技淋漓展现。
的确,浙江诗情画意的山水的背后,就站着这样一批风骨铮铮的匠人。他们或是隐居古城的一隅,又或是在工作室、博物馆中继续着自己的专研。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愈发丰富,越来越多的旅游人认识到,浙江拥有“绿水青山拱手相迎”的美景并不够,还要用独特的本土文化吸引游客,把浙江的人文传递出去。因此,近年以文化体验、文博参观为主题的浙江深度游项目被不断地开发出来。今年9月起,钱江晚报开启了本次“匠由心生”专题,为游客们还原了一个个真实的浙江匠人故事;而在12月26日,一场诗画浙江“匠由心生”系列微视频展映会也会在杭州保利院线尚橙电影工场拉开帷幕,借此机会,我们将有机会和这些匠人面对面,阅读“浙里”匠心,敬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