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柄越王剑
将亮相西泠2017秋拍的“越王不光剑”,见证了越国由盛转衰
本报记者 林梢青 通讯员 马骏 薛晶
上图: 越王不光剑 下图: 铭文“殹旨”两字 |
正在央视播出的文化类综艺《国家宝藏》第二期,湖北省博物馆亮出了举世闻名的“越王勾践剑”。节目中,段奕宏饰演“剑灵”,开篇便道出身为君王之剑的抱负。
今天开始预展的西泠印社2017年秋季拍卖会上,将出现另一柄王剑——越王“不光”剑。
这个越王和那个“卧薪尝胆”的越王,是什么关系?
越国传了8代,历时160多年。这个越王,名字就叫不光,是勾践的第四代孙,战国第五代越国君主,公元前410年到公元前375年在位。
不光在位早期,越国依然称霸中原,所以,不光也被历史学家看作是越王朝转折时代的一位国王。
这柄越王剑秘藏于日本近百年,今日重现浙地,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古文字学家、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曹锦炎先生甚至称它为“越之重器,国之瑰宝”。
西泠给这柄剑拍了X光
越王勾践剑“劈开了春秋与战国”,而这柄生于战国中期的越王“不光”剑则延续了春秋的制式。
剑全长49.5厘米,宽5厘米,锋芒森然——春秋时期,因青铜强度不够,剑铸造到一定长度大多容易折断,直到秦朝才发展出一米的长剑。
这柄剑最华丽珍贵的地方,是用金银相间错的鸟篆文铭文,位于剑格(剑身与剑柄之间的护手部分)和剑首,总共30个字。这种“错金银”工艺,多用于高等级青铜器上,象征王侯贵胄的身份与地位。
铭文的大概意思就是:越王者旨殹(读为yì)自作用剑。其中的 “旨殹”,就是越王不光,这也是首次在不光所用的器物中发现。
这柄剑的剑格也很特殊——此剑采用宽剑格,上面的铭文是竖写横列,在以往所见传世或出土的越王不光剑中,这样的排列方式属于首例,历史价值极高。
为了揭开这柄剑更多的秘密,西泠还给它拍了X光,发现剑柄的内部结构完全符合春秋战国时期分节铸造、装配美化的铸剑工艺。
针对这柄剑的价值,古文字学家、浙江大学教授曹锦炎先生在《论新发现的越王旨殹剑》一文中赞其“制作一流,工艺精湛,书法优美,保存完好,流传有绪,不愧为越之重器,国之瑰宝。”
一柄剑见证历史轮回
没有一个王,背后是没有故事的。
史书中记载的不光、不扬、戉公殹,指的都是同一个人越王翳。
越王翳(读为yì)刚即位的时候意气风发。上一代越王朱勾,是勾践之后国势最强、武功最为显赫的君王。公元前411年,朱勾死后,太子翳即位为君主。
公元前404年,越王翳凭借强盛的军事实力,发兵讨伐齐国。齐康公比较荒淫,不理政事。齐国真正的执政者田和,地位尚不稳固。另一边的缯国则倚仗齐国的势力,轻视越国。越王翳闻讯大怒,下令讨伐缯国,一战将其攻灭。
公元前391年,齐国的田和索性把齐康公迁于海岛,夺取了齐国的统治权。越王翳发兵进逼齐国边境,齐国大将向田和请求反攻越军。田和不敢与越国正面交战,慎重考虑后回答:“先君有遗令曰:无攻越!越,猛虎也!”
但是,越王翳最终被自己的弟弟豫逼宫杀害。贵族间的互相残杀,最后造成越国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经济倒退,越王勾践开创的霸业也走向衰落。
“不光”剑见证了这一番历史轮回。
浙江省博物馆研究馆员、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钟凤文在《青铜错金银铭文越王剑》一文中说,“不光”在位时间较长,国力强盛,故在自用剑的装饰上也极其华美,越王铭文剑,件件都是举足轻重的珍贵文物,而30个错金银铭文的越王剑独此一件,其地位非同寻常。
服务区
活动:西泠2017秋拍
时间:12月20至22日(预展)
12月23日至12月25日(举槌)
地点: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和浙江世界贸易中心
看点:设33个专场。此外,纪念“杭州国立艺专”成立90年纪念专场,将集中展示国立艺专创始人、历任校长、校友艺术家代表作及相关重要文献,其中包括吴大羽上世纪50年代创作的油画《瓶花》,此作为中国抽象表现主义之原点,五四以来美学精神转型之奠基,是具有启示性的先锋创作。它也是市场已知艺术家仅存的1950年代之力作。
此外、蔡元培、林风眠、黄宾虹、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王悦之等“国美”大师作品悉数在列,包罗中国书画、油画、水彩、版画、雕塑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