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电动车最担心续航问题,电动汽车充电到底难在哪里
万马新能源,探索投资建站新模式
本报记者 王益敏 本报通讯员 钱冰冰
清洁、环保、安静的电动汽车,尤其是近年来异军突起的自主品牌,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驾驶电动汽车出门,最让人担心的还是车子的充电问题,很多车主因为担心车辆续航和充电等问题而不敢买电动汽车,充电企业也担心投建的充电桩没人来充电。
那么,我们该如何找到平衡点呢?近日,本报记者实地采访了总部在杭州的充电企业——浙江万马奔腾新能源产业有限公司,从这家企业布局的部分充电站,深入了解目前电动汽车充电的实际状况。
快捷、安全是充电关键词
在杭州城西银泰地下车库的一个万马新能源产业充电站点,记者发现,充电的用户中,网约车辆占多数。
据现场司机描述,他们基本上每天需要充电两次。“这里有11台45kW直流充电桩,我们的车充满电需要一个多小时,基本上我们是中午来充电。一般吃完饭以后休息一会儿,电也充好了。这边是大型商场,很容易接到单子,接到单了就继续跑。”司机詹师傅说。
事实上,充电便捷、快速、安全、高效,是网约车司机选择电动车的重要原因。
除了杭州,记者也来到了万马新能源产业布局充电站比较多的北京市。在北京紫草坞充电站,出租车司机是这里充电的主力军。“公司将燃油车替换为电动车,充电一开始就被认为是个‘大麻烦’,零散的充电桩,又要排队,又要交停车费,充得还慢,还经常碰到车位被占的情况。”北京房山第一批使用电动出租车的司机王师傅说,随着设备的升级,他发现,当地逐渐有了一些大的充电站,“比如万马的这个站点,就像加油站一样,既可以自助充电,也有工作人员在。”
在北京紫草坞充电站,有8台60KW、5台120KW、3台150KW的充电桩。“充电速度确实比以前快了很多,而且没有燃油车占位,不用排队,中午充电等待的时候还能吃饭、休息。”在聊天中,司机表述了自己的满意。
车桩一体布局城市快充网
万马新能源产业布局的充电站有比较明显的特征:大功率直流快充桩多,充电用户以运营车辆为主。
万马新能源产业总裁施泽忠表示,充电桩是城市的一种基础设施,给电动汽车提供能源。“充电设施部署是为了服务用户,对万马来说,要保障用户把充电设施用起来。在充电行业加速发展的背后其实是对投资建站的精准把握,万马深度挖掘运营车辆的充电需求,随车布桩,布局公交、物流、专车、公务用车、出租、分时租赁等各大行业,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充电站整体运营服务。”
万马新能源产业首次提出了通过科学布局集中式快充站,逐层构建智能化城市快充网,破解电动汽车充电难等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在城市的交通枢纽,建立具有专属变压器的充电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充电车位被燃油车占位,还能大大提高充电效率,降低设备待机状况下的能耗。集中式快充站在城市范围内有计划地铺设,分为三个层级,主干线布网,支干线布网,毛细布网,最终构建一个完整的城市快充网。”施泽忠说。
斩获工信部两项大奖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实践,万马投资建站模式在北京、杭州、南京、深圳等多地得到了验证,并逐步推广到其他经济热点城市。这样的建站方式也得到了司机、投资方、车辆运营商等各方的认同。
日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主办,新能源汽车报社承办,赛迪顾问、赛迪智库和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协办的“2017(第三届)中国新能源汽车领袖峰会”上,万马新能源产业荣获“2017(第三届)中国新能源汽车领袖峰会模式创新奖”,万马新能源产业总裁施泽忠荣获2017(第三届)中国新能源汽车领袖峰会年度领袖人物奖。作为国内充电设施建设的领军企业,此次获奖也属实至名归。
施泽忠认为,万马新能源产业从事的就是低碳环保的行业,不仅应该体现在业务层面,也应该体现在整个业务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技术的发展、相关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人们将更加青睐新能源汽车,天朗气清、蓝天繁星的美好生活将扑面而来。”施泽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