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央是谁
马原把她从唐朝历史中塑造出来
本报记者 孙雯
作家马原开始写“宫斗”了!
2018年1月12日,马原携新作《唐·宫》亮相北京图书订货会。作为中国先锋文学的开拓人之一,马原一改他的先锋叙述姿态——历史小说《唐·宫》聚焦大明宫,演绎了唐朝宫殿的阴谋与爱情。
《唐·宫》的主人公叫玉央,而李商隐、杜牧、温庭筠则点缀于讲述之间,与马原共同完成着对大唐风云的塑造。听起来,有些陈凯歌《妖猫传》的味道。
确实,《唐·宫》再现了唐朝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恢宏璀璨,塑造了以玉央为核心的十多名性格鲜明的艺术群像。将事件、故事的历史还原为人的,包括人性、人情,人的精神、心理和意志力量,使历史成为真正的人的历史。
2011年至今,马原写了好几部长篇,他说,《唐·宫》是他向写实转变的一个重头戏:“我也像很多前辈作家一样,把我们自己的历史,作为一个小说资源宝库,回头读历史,向历史要我的故事,我自己的写作。”
这一次马原讲述的是
一个女孩的成长故事
30年前,马原还是个小伙子。
那是上世纪80年代,随着阿城的《孩子王》发表,马原这一拨50后作家开始在小说写作上呈现出与前辈很大差别的态度,以及代表强烈反叛色彩的姿态。
“年轻时的叛逆,有一种要改变世界的雄性荷尔蒙在发生作用。今天我已经60多岁了,看世界方法论会有很大改变。”
上世纪90年代初,因为种种原因马原离开了小说创作,他重新写小说是2011年,停了整整20年。如今,马原65岁。
无论在正史还是野史中,都没有《唐·宫》的故事与人物。但是,马原说自己在写作时感觉到,人物就在历史中,只是历史的灰尘太厚,把人物遮没了。
“我所做的就是把灰尘抹干净,让她从历史当中凸显出来。”这样的过程,也给了马原非常好的创作体验,这依然是现实写作,玉央虽然是唐朝女孩,也可被看作一个现在的人。
但写玉央对马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小学男女同桌,但后半期到初中这个年代,男女是完全分开的,青春期之前我已经没有和女孩打交道的机会。初中毕业我去当知青,也是分男女宿舍,中间隔了一道水渠。可以说,初恋之前,我完全不知道女孩是什么样的。”
但在《唐·宫》中,马原选择了一个从小女孩到青春期的女性作为主人公。
“我其实是冒着特别大的风险,我在写一个我完全不知道的人物。首先是女的,然后是少女。我其实对我自己的写作是没有信心的,因为当初在好几个老朋友眼皮底下写的,我意外发现我还是有点虚构能力,为她写了100万字,里面有无穷无尽的细节,和波澜起伏的故事。”
这本书里,还有马原少年时就很喜欢的李商隐、杜牧、温庭筠。诗人与美人,当然少不了各种纠葛,比如,小说的开头,玉央正是随着诗人杜牧的亮相出场的。
用47年写小说
用7年造一个书院
如果从1971年算起,马原已经断续写了47年小说。
他觉得,写作需要一种气场。他停顿写作的20年,跑到成都、海口、上海等地,也是寻找最适宜写作的环境。
马原忍不住夸自己目前居住的云南南糯山:“离西双版纳机场29公里,要爬1100米的山,机场在海拔500米地方,我家是1600米。”他给家取了一个名字——九路马城堡,“我上山到今天为止有7年时间,完成了3部长篇、3部童话的写作,也把历时十几年的《唐·宫》这本书修订完成。”马原觉得,九路马城堡是自己的福地。
诗人与一群女子,加上宫廷斗争,《唐·宫》有女性的阴柔,完全颠覆了马原之前的创作。玉央身上,有马原怎样的寄托?
“在我心里,公玉央没什么心机,一往无前,虽然周围充满明枪暗箭,但她凭着自己的质感一路走来。”这其中,是马原对世界的基本判断,“我理想的人生,应当不那么纠结,不那么让人心里搅得慌。我对玉央给予了太多我对人生、对世界的基本态度。”
最近一段时间,马原才对外公开,自己建了一个书院,名为:九路马书院。
其实,这个书院从7年前,他搬入大山就开始了。
“最初我觉得这个书院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东西,我先造了我自己住的房子,在周围造了第二个房子、第三个房子,一造就是7年。7年里,很多朋友、邻居质疑,说马老师你就三口人,建这么多房子干什么呀?”
最开始,马原没敢说自己造的是书院。在《唐·宫》的首发式上,他才说,要“给大家做一个很骄傲的汇报。”
2017年末,书院落成了,那些红砖结构的房子,有圆的、方的、六角形、八角形的,边上还有泉水,泉水流到池塘里,叮咚声特别悦耳。接下来,马原会邀志同道合者一起分享自然、分享森林、分享古老茶园,分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