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跳一跳”上线3天玩家破4亿
这款弱智小游戏靠什么吸引手残党乐此不疲地加油跳
跳一跳,会跳出你的内心小秘密
本报记者 章咪佳
“毕导”制作的玩家分数鉴定表。 |
相信很多人最近都被一款叫做“跳一跳”的游戏刷屏了。反正记者去饭店吃饭,等位时几乎人人都端着手机,继而,只听到此起彼伏的duang~duang~duang~
这款在2018年12月28日上线的微信小游戏,仅用了3天玩家就破了4亿,目前风头仍然强劲。
一款赚不到银子的游戏,是靠什么在吸引手残党屡败屡战,乐此不疲地加油跳?从中,我们又能感悟到哪些人生道理?钱报记者跟玩家和科学家们一起聊了聊这个话题。
披着解压外衣
但排名暴露了心机
记者的一位同事,最高记录179分——按照科学段子手、网红“毕导”(注:毕啸天,清华大学化工系博士生,去年春节他发布网帖《微信红包先抢和后抢差距居然这么大》走红网络)的统计结果:70%的“跳一跳”玩家,都打不过110分。所以这位同事一点点跳出来的成绩,是非常值得敬佩的。
但这也是一位曾经从10分以内开始进阶的少年,她告诉我,她最初的动力是:“我刚玩的时候,朋友圈排名总在一个我不喜欢的人后面,我一定要超上去,还要和他保持一定距离。”
所以说跳一跳是解压游戏,大概也就头几盘会让你有缓解工作压力的感觉。只要玩过几盘,大家就会明白这个游戏是有排名的。
而排名,是天底下压力最大的事。人比人肯定要气死人啊。强行设置朋友圈成绩排名,真的是这款游戏最大的心机。
同济大学社会学系硕士李丹告诉我,大家屡败屡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可能起到了社交的作用。”因为你“跳”出来的分数,会参与到好友排名,“有排名就意味着互动。”
相比西方人,东方人常常不擅长表达感情,但是内心又丰富、敏感。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就擅长借景抒情、寄情于物。切换到当代,人们借着游戏形式,进行某种情感交流——
每次玩游戏,总是能想到在乎的人和自己一样在游戏中奋斗,就会有一丝小确幸;或者,也有跟我的同事一样,想到讨厌的人都能跳那么高,所以废寝忘食也要跳。幸福的人,以此增加在他人眼中出现的次数;懊恼的人,通过分数好像也鄙视了一下人家。
“热衷于玩这种游戏,可以理解为寻找存在感,以满足自己小小的虚荣心。”李丹分析。
沉迷这种弱智小游戏
是源于你的孤独
还有一位程序员玩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我们现代人的每一步,其实就是如履薄冰的啊,表面上看上去很有秩序,但任何一秒,心里都可能是崩溃的。你读书、谈恋爱、工作、分手、跳槽、再恋爱、跳槽、相亲、结婚、搬家……每一步看似平缓,其实内心充满骚动和紧张。一不小心你就会掉下深渊,那就是你人生崩溃的时刻。”
但崩溃了又能怎样呢?人生还是要过,所以你又从头开始跳,下一次你的技术会更好,分数会更高,直到你度过精疲力竭的一生。
说到底,又回到现代人的共同困扰:孤独。孤独的人才需要找存在感,真正孤独的人才需要不断重复地玩游戏拿高分,来渴求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可。
怪不得,蒋方舟之前在“圆桌派”聊天,讲说这个时代最牛的拍马屁方法是,(配合凝视对方的眼神)告诉被拍者:“世界上说孤独的人很多,我看你才是真正的孤独吧。”
蒋方舟当时演示完后,围着圆桌的一众资深老男人(窦文涛、陈晓卿、马未都)都眼睛放光,表示:“杀伤力太大了。”
再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一位自己做了一个小程序通关的程序员告诉我,但凡朋友圈里若是出现几千分的怪兽,肯定是用代码外挂了。知道这个你也不用生气,反过来想一想——那些号称很快会在地球上取代人类的AI,其实比人还孤独。它们一直在朋友圈独孤求败……
想明白了这点,是不是还不如放下“跳一跳”,把朋友圈里“独孤”的人们约出来晒晒太阳。
大人为什么玩不过小孩
这些解释你服吗
还有人发现,从“跳一跳”玩家的人群分布和成绩统计来看,成年人好像玩不过小孩。比如在我们编辑部,能在十分钟以内,找到手感迅速跳出200分+的,是放学后来串门的同事家的8岁女孩金灿灿。
这种现象如何解释?几位不同领域的科学家找到了一些可能的线索。
首先,每个人对时间感知的准确能力是不是有差异?
日裔理论物理学家加来道雄,是全世界研究时间最有名的科学家之一。他主持的一个BBC纪录片中曾提到1962年发生的一个关于生物钟的实验:
法国地质学家西佛伊在一个洞穴住了两个月,期间他拿掉手表,想试试看,如果没有计时工具,会是什么情况。不久,西佛伊就完全失去了对时间的定位。
地面团队对他的生理数据进行了全过程记录,结果发现:即使经过一个月的隔离,他的身体仍持续着大致规律的生物周期,入睡、用餐、醒来,完全不受环境变化的干扰。
神经科学医生“达明”告诉我,人的节律其实是被一群细胞控制着——“这群细胞是每个器官同步运作的保证,有可能,更年轻的人,这组细胞也会更活跃。”也就是说,孩子玩家可能在游戏操作中对时间有更强更准确的控制,相应也就能拿到更高分。
但网红“毕导”不信命,他替所有好奇但又懒得花心力钻研的玩家,研究出了“跳一跳”的抛物线大法:“按压屏幕时长”与“棋子跳跃距离”之间的正比例函数关系。
按照“毕导”总结的数据,掐着时间一步步跳,成绩准能上。“另外,许多人在接近自己的历史最好成绩时,心态会不稳定,从而心慌手抖死于非命。”按“毕导”的总结,从这个角度来讲,小朋友的专注度可能比大人高,没有太多杂念,也玩得更加得心应手一些。
然而,金灿灿同学是这样讲的——
“秘诀就是,我发现在每个特殊道具上停留会有加分——井盖水流出来,加5分;魔方中间一层转正了就可以加10分;便利店开门了可以加15分,音乐盒可以加30分。”
大人们纷纷吐血,这样的攻略他们怎么就没总结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