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宝”携手杭州大关小学连续四年推出艺术素养甄别活动
葫芦丝、笛子、箫、阮……
学民乐的娃越来越多
本报记者 沈蒙和 本报通讯员 杨希林
艺术素养甄别,是钱报微信公众号“升学宝”与杭州大关小学联手打造的公益活动,每年举办一次,至今已持续四年。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帮家长弄清楚,自家娃到底适合跳舞,还是适合画画,或是其他艺术类型,以便今后在艺术学习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活动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每年都有家长专程从外地赶来参加,今年依旧热度不减——尽管名额放宽到了300人,比往年翻一番,报名后台仍然一天爆满。
家长们的需求为何如此迫切?日前,钱报记者在此次艺术素养甄别现场做了个小调查,发现几乎所有6岁孩子都有2个以上的兴趣班,器乐和绘画已经成了必选项。爸妈们希望孩子有特长,又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只好一样样试过来,但又心疼孩子太累,来参加艺术素养甄别,是想尽早确定努力方向,给孩子减负。
此次艺术素养甄别安排在大关小学申花校区进行。早上8点不到,就有上百名家长领着孩子等在了学校门口,迫不及待想知晓自家娃到底有何种艺术天赋。
和往年一样,今年甄别的艺术潜能有七类,包括声乐、音乐综合素质、器乐、舞蹈、绘画、综艺和书法。10个小朋友为一组,依次进入7间教室,进行甄别。
除了大关小学的多名资深艺术教师,参与此次甄别的还有浙江音乐学院的名师。“之所以邀请外援,主要还是希望甄别结果更准确,能给孩子和家长提供更切实有用的帮助。”大关小学校长罗才军表示。
一直以为现在学钢琴的孩子多,没想到在器乐甄别的房间,钱报记者见到了不少孩子拿了民族乐器来露一手。葫芦丝、笛子、箫等,数都数不过来。该校音乐老师夏珏毛估估,一个小时,起码见到五个孩子带了阮:“以前这么丁点大的孩子都是从学钢琴起步的,学这种民族乐器的孩子可并不多。感觉现在的孩子和家长对器乐学习的选择面越来越广。”
“孩子们大都已经学了一年以上,其中一部分已经考过级了。”夏老师补充道:“不过,学器乐光靠后天努力不行,最好能具备一定的天赋,这样才事半功倍。”
比如,弹吉他,孩子的手形是否适合,有没有一定的音准、节奏感,是判断是否有天赋的依据。
“不光是器乐,舞蹈以及声乐,对孩子的音准和节奏感都是有要求的。”该校舞蹈老师告诉钱报记者:“为防止孩子在某一环节因发挥失常而影响发挥,我们的甄别活动另设了好几个音准和节奏感的考察环节。”
老师们一致认为,即便是“不太有天赋”,也并不意味着就要放弃这门艺术。如果孩子的确发自内心喜欢这门艺术,不走专业路线,也可以考虑走兴趣路线。
“拿钢琴举例子,几个孩子能成为贝多芬?但对大部分学钢琴的孩子而言,钢琴是他们的兴趣爱好,也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内容。艺术甄别的结果并不能绝对断定这个孩子未来钢琴一定学不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学习起来要比有天赋的人付出两三倍的努力,如果家长希望孩子能在这方面有很高的造诣,那就是强求了。对于天赋不高的孩子,艺术也可以作为一门兴趣来培养。”一名音乐主考官说。
相信艺术甄别过后,爸爸妈妈更能做到心中有数,对孩子的艺术教育也会重新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