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陈从周:
对学生宽厚 对设计严谨
他的坚持,让西湖里的手划船保留下来
本报记者 章咪佳
陈从周先生(前排左)和陆亦敏先生的合影(记者翻拍) |
在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陈帆教授的带领下,我跟着他穿过玉古路上的浙大超市,走进求是村,一拐拐到好几丛腊梅盛开的一幢楼前,香气扑面。原浙大建筑系退休的副教授陆亦敏老先生,站在2楼的家门口等我们。
“谢谢你们还记得陈先生。你们能纪念他百年诞辰,我为他高兴。”陆老师看上去有点严肃。但老人家一坐下来第一句话,让人心里一暖,又有点酸。
陆老属牛,今年81岁。他端着一杯咖啡色的饮料坐下,从羽绒衣口袋里掏出一张正反面全写满的纸条,“年纪大了,要大致写一写跟你讲的内容提纲。陈先生的故事讲不完。”
《苏州园林》背后的故事
一个下午延续了近3个小时的采访,问陆老累不累,他说:“老师都是吃张口饭的,不怕。”
陆亦敏先生1956年考取同济大学建筑系,系里教授中国建筑史的教授正是陈从周先生。
“您和陈先生关系怎么样?”我问陆教授。
“那是good,good,very good(好,好,非常好)的。”陆老师说,就是投缘,天南地北什么都能聊。
我从包里掏出一本从浙江大学图书馆借来的陈先生著作《说园》,是15年前同济大学出版社和山东画报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一版“珍藏版”,黑白装帧古朴、高级。但是在陆老师嘴里,这是“没有精神的‘破书’”。
“我进同济后不久,陈先生就出版了《苏州园林》。”陆老说,“那是陈先生的得意之作,高级得不得了。精装、烫金字。里面的照片都是陈先生自己拍的,每一幅照片下面都配了先生自己写的小诗。”
“后来陈先生又出了一本《苏州住宅》,那年夏天,我在他家里画了一个暑假的图,但是他坚决不署我们的名字,怕他个人的政治风波牵连我们。”
学生“刨了黄瓜儿”
陈先生当年嘴里的“小陆”后来人生际遇一直蛮幸运。陆老师离开同济大学转到浙江大学教书后,经常回去上海看望陈先生。有一回,好好地向老师“刨了黄瓜儿”(老杭州话,大概意思是敲竹杠)。
这个事情要从陈从周先生与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先生的交往讲起。
1977年,贝聿铭第一次回国,经有关部门的安排,见到了陈从周,两人谈得极投缘。
1978年11月,陈从周为筹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设计的中国园林“明轩”而赴美。上世纪80年代,贝聿铭邀陈从周先生到其美国家中做客。
“陈先生觉得这是一份无比厚重的情谊,他要还这份情。”陆老师说,陈先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还这份情谊。
“小陆,你有福气啊,看到这卷画。”后来有一天,陆老师去探望陈先生,陈老拿出这卷轴给学生欣赏。
“我一看,乖乖,厉害了!”当年的“小陆”吓了一跳。
这是陈先生还贝聿铭先生的礼。
“他送给贝聿铭一卷50米的卷轴,里面有50幅字画,除了陈先生自己的一幅字、一幅画,其他全部都来自当时的名家,都是陈先生去收集来的字画。这份心血啊!”
因为涉及到国宝艺术家的作品,当时这份寄往美国的礼物,被海关挡了回来。所以又回到陈先生手里,恰逢陆老师去上海探望老师,就有幸一睹这样珍贵的作品集。
然后呢,这位“小陆”同学就跟陈先生说,“陈先生,您也给我弄一幅画,好伐?”
“陈先生当时就冲我笑了,‘你这是刨黄瓜儿哟!’”陆老师听了也不好意思,正逢先生在画画,他就给先生磨墨。
“陈先生马上就给我画了。”先生画的是一幅竹。落款时候写到陆老师的名字,可是呢,把亦敏的“亦”写成了“奕”。
“小陆”说:“先生字写错了。”
陈先生“啊”一声,“裁特。(裁掉)”就把写错字的部分裁了。
看什么不爽就“开炮”
陈先生从小在杭州生活,他一生把杭州看作“后花园”,非常维护杭州草草木木的自然状态。
上世纪70年代陆老师到杭州工作后,发现某著名景点中的经典人物形象,被重新打造了。“原来,是尊泥胎像,造像慈祥,符合人物历史形象。后来重新修复后,变成一个现代武将的造型。”这事情被陈先生知道了,非常生气,极力反对:“这哪里是这位名人,这是土匪!”
还有一年,陆老师去上海看陈先生。一进陈家门,恰逢新民晚报记者在采访陈先生。结果先生看到“小陆”来了,劈头盖脸怪他这位生活在杭州的建筑师:“哎,小陆你在干什么的?!杭州柳浪闻莺里莫名其妙弄个人工喷泉,你管不管?”
“陈先生最反对自然景观里加入人工动景。”陆老师这样解释——陈先生认为这“破坏了西湖水的宁静”。
还有一段时间,西湖景区打算赶潮流把手划游船改成电瓶船,又叫陈先生一通骂。手划船后来保留下来了。
陈从周先生曾经与人谈起说:“改园更比改诗难。”
有一新落成的大饭店请他题词,他写了“明望一碧眼中收”,饭店老板、员工尽朝他鼓掌,却看不出其中的深意。他是有所讽刺的——饭店造在西湖边上,为什么又造得那么高,太高了破坏了西湖的景观。
2018年,陈从周先生诞辰百年。陈先生是世界闻名的中国古建筑专家和中国园林艺术大师,外国人称他为现代中国园林之“祖父”。天一阁、豫园、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中国艺术馆的“明轩”都与这位大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1918年11月27日,他出生于杭州。
1942年,陈从周毕业于之江大学国文系,之后于杭州各中学任国文教员。曾拜著名画家张大千为师,并于1948年在上海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以“一丝柳一寸柔情”的花鸟画,蜚声沪上。从1952年起至退休,陈先生一直在同济大学任教。
陈先生还擅长文史,兼工诗词、书画、篆刻,酷爱昆曲,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大师。
2018年,陈从周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找到了陈先生的大女儿陈胜吾女士,陈先生在同济教书时的学生、浙江大学建筑系退休副教授陆亦敏先生,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到我们并不熟知的陈先生:他保护学生、耿直快语、慈祥和蔼。
2018年,关于陈先生的纪念,会陆续开启,据他的另一位弟子陈劲透露,陈先生造园实践的代表作和收官之作“楠园”(位于云南安宁市)已于2017年开启整体修缮和功能完善,该项目预计将于2018年底完成,以纪念陈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同时,据浙江大学的老师透露,2018年,浙大正在策划陈从周先生百年诞辰国际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