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4版:特别报道

文章导航

一个杭州儿科医生的一天

早上6点多起床,下午5点半下班,钱报记者跟随记录儿科医生陈振杰的日常
加不完的班、汹涌的患者、断货的特效药、吵架的家属、自己没做完的雾化……

陈振杰在坐诊。
陈振杰给自己做雾化治疗的时候,才有空回家人的消息。

  焦躁,紧张,慌乱,疲惫,在一阵阵的咳嗽和哭闹声里蔓延。

  当陈振杰跨进诊室的门,他就要开始面对一个个发热的孩子,他们中大多得了流感。

  2月21日,周日的一个早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发热门诊里,早已是一片人海。而对于儿科医生陈振杰来说,已经习惯。

  从去年11月底开始,流感肆虐,各大医院的儿科爆棚。孩子的病痛,家长的焦躁,医生的超负荷工作,种种情绪,构成一幅幅众生相。

  钱报记者记录下汹涌流感中,一家大医院儿科门诊室里,一个儿科医生真实的一天。

  早晨,从嘶哑开始

  从嘶哑的嗓音里,陈振杰开始一天的接诊。

  这名住在杭州城西的儿科医生,几乎每天从6点多起床,开车大半个小时,赶到位于滨江的医院上班。

  他先在食堂吃了早餐,再去诊室,大概7点半左右。清晨的医院,已经围满了家长和孩子,有戴着口罩的,有贴着退烧贴的,有昏睡的,也有哭闹的。

  第一个孩子,发热,咳嗽,陈振杰开了单子去化验,他判断应该就是流感。

  说话的时候,他的嗓子嘶哑,声音也轻。

  “陈医生,你是不是也感冒了?”一名家长这样问。

  “是啊,我也生病了。”陈振杰苦笑。

  其实,陈振杰生病已一个星期了,高烧退了以后,就一直咳嗽,喉咙痛。“所以我特别能理解孩子们的难受。”他这样告诉我。

  同事们实在忙不过来,陈振杰做了专业防护处理就上场了,看病时,他常戴着口罩,并不断更换,看病前,每次都会洗手消毒。

  本来,这段时间,陈振杰是在衢州下乡的,一月初,因为医院的流感就诊压力太大,他和几名同事被紧急召回。

  发烧的那天,他还上了一个前夜班,从傍晚5点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3点,一个接一个的小病号源源不断,他看了130多个。

  “有病人,总要看完的,每个医生都一样。”他说,最晚的时候,从傍晚5点一直看到了第二天清晨5点,整整12个小时。

  这场景有多忙?他举了个例子,为了提高效率,医院专门设立了一个验血接待台,先验血,再看病,这样能节省家长等待的时间。

  但结果,检验的人忙不过来了,有一名医务人员累倒了。

  连续的加班,陈振杰的嗓子就哑了,时而咳嗽。上班的时候,他要带上一盒金嗓子。

  在陈振杰发烧的第二天,他13个月大的孩子,也生病了。这是他宝宝第一次生病。他没带孩子去医院,只是配了药,发烧了就让家人给孩子吃药,泡澡。

  “因为加班,下乡,平时陪孩子的机会不多,连周岁生日那天也没法陪他,主要是靠老婆,长辈照顾,我心底里感谢他们。”他说。

  一度断货的流感药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

  这天上午9点左右,一种叫奥司他韦的流感特效药,断货了。

  陈振杰只能遗憾地告诉家长们,另外想想办法吧。在此前的48个小时里,这种药就时不时地断货。因为病人太多了。

  “网上的能买吗,会不会是假的”,一名家长拿着手机这样问陈振杰。在这个购物网站上,这种药的价格是100多元,比医院里贵一倍多。

  “这个不好说。或者去别的医院问问。”陈振杰这样回答。

  前几天,他也这样告诉一名家长,结果,家长没买到,赶回来情绪很激动,吵着说要投诉陈振杰。但,这样的还是少数。

  “什么时候会有啊,我们在这里等着,或者明天一早来排队”,一名家长问。为了买这种特效药,这名家长跑遍了杭州几乎所有的大医院,但还是没买到。

  “只有一家医院有,我去问了,人家说只卖给成年人的,我就说了,你们还是不是治病救人啊,那保安说我强词夺理。你说是谁没道理啊?”

  在诊室里,说起前一天的遭遇,他还有些气愤。

  “别说杭州了,上海也买不到”,另一名女家长说,她转头对老公说,快给你姐打个电话,问下山东有没有,快递过来。

  特效药全国都断货了,可想而知这场流感有多严重。

  流感爆发以来,大量的患者涌入大医院。“其实很多是可以在一些社区医院看的”,陈振杰说,做好分级诊疗,轻症病人在社区医院治疗,就不会这样都拥挤在大医院了,这样家长就诊等候时间也会大大缩短。

  直到下午两点半左右,一名家长进来,高兴地叫着,“医生,有药了,快给我们开点。”陈振杰在电脑里输入奥司他韦,果然,有了。一开始,陈振杰还担心,这个药说不定还要断货,但还好,等到他下班了一直没断货。

  没做完的雾化

  中午原本11点45分下班,但还是有病号,直到延迟到了12点半,陈振杰才去食堂吃饭。吃好中饭,下午1点了。陈振杰从自己车里拿了药,来到抢救室,在一个空置的房间里,给自己做雾化。

  路上,碰到护士问他,陈医生,好些了吗,要不要去挂针?

  陈回答说,好多了,只是嗓子哑。

  房间里只有他一个人,世界终于安静了。

  他才拿出手机,发现妈妈给他发了微信。妈妈问,咳嗽是不是好些了,给你炖了两天的川贝雪梨。

  还有之前的信息是,“给你做了星期一中午的饭,你来拿”。陈振杰的回答都很简单,一个“哦”,一个“嗯”。他没时间回复太多。看了一下房间里的时钟,快一点半了。上班时间到了。陈振杰拔下了还没做完的雾化。“要去上班了。”

  门口就是分诊台。一名家长正在吵,很激动,“快给我安排急诊,我孩子发烧了,很难受。”

  护士给他解释,体温没到39℃,按照标准,不用安排急诊。保安也赶来,劝了,没用。家长很急:你们医院救不救人的,不知道我们多急吗。最后,护士还是带他们去找医生了。

  陈振杰苦笑着说,我们见多了。“要不要进急诊,医学上有标准的,但是病人不理解,我们也常常只能妥协,怕他们闹。”

  “你放心,一定等你的”

  从扎堆的病人里穿过,陈振杰回到诊室,已经有很多人围在门口。他换上白大褂,继续看病。一对小两口抱着小宝宝进来了,需要隔离住院。“四个月就得了甲流,还挺严重的”,陈振杰叹气。

  下午3点多,隔壁的诊室传来激烈的争吵。

  原来两名家长在医生办公室吵起来,差点打起来,被保安阻止了。吵架的原因是,插队。一名女家长怪一名男家长插队,本来是他们先看,就骂了人。吵了两次,差点打起来。陈振杰苦笑着说,司空见惯了,谁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最要紧。

  下午5点,下班时间到了,但是,一个病人的化验单还没出来,“医生,能等等我们吗?”

  “你放心,一定等你的”,陈振杰说,他打开矿泉水,喝了一口,整理桌子。

  这时,又一个女家长跑了进来。“已经下班了,不看病了。”陈对她说。女家长说,她的孩子在前一天晚上,抽搐,发烧,还吐了白沫。“那怎么现在才来?”陈振杰皱了下眉,他看了下挂号单,写的是四点多,家长迟到了一个多小时。

  五点半多,最后一名家长领着孩子拿来了化验单。“叔叔,谢谢。”生病的小女孩这样向他道别。

  下班了,楼道里的灯已经熄灭了,一片漆黑。陈振杰上了洗手间,给妻子打了个电话,要不要买点感冒药。

  外面下雨了。依然有家长抱着一个个孩子涌进医院。在隔壁的二楼,普通门诊,陈的同事们已经换班了,那里更加紧张忙碌。

  新的一轮,从傍晚5点开始,将一直持续到凌晨。而第二天,陈振杰也要上同样的夜班。


钱江晚报 特别报道 a0004 一个杭州儿科医生的一天 2018-01-24 6433222 2 2018年01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