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4版:省两会·圆桌会

今年两会,“生态”、“环保”再次成为高频热词
如何打造美丽浙江?代表们各抒己见——

建设美丽浙江大花园
人人要学会当好园丁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今年两会上,省长袁家军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后五年我省将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浙江。

  同时,2018年浙江省十方面民生实事出炉,“全面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位列其中。

  “生态”、“环保”再次成为领跑两会的高频热词。对于如何描绘这幅美丽浙江的画卷,代表们有很多话想说。

  省人大代表、安吉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潘文革:

  建设美丽浙江,关键小事不能忽视

  开矿采石曾让安吉余村村经济独领风骚十余年,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安全事故多发。这使村班子痛下决心去改变。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在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调不以环境为代价去推动经济增长。

  过去十余年间,余村从粉尘蔽日的采矿加工,到依山傍水发展绿色经济,改变让省人大代表、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潘文革无限感慨:“‘两山理论’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村庄,也让我们成为‘生态农民’。”

  这次省两会上,潘文革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美丽浙江建设感触也更为深刻,“美丽浙江,需要千万个乡村去共同实现。我们村做好了,对其他地方就是一种借鉴。”

  采访间隙,潘文革接到村班子成员打来的电话,“村里也在开会。今年除夕不能燃放烟花爆竹,村里怎么增加气氛,他们在征询我的意见。”

  原来,余村现在执行了新“三十条”村民行为准则,其中就提到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美丽乡村建设,小事更要处理好。”潘文革告诉记者,这么多年的陈规陋习要想让村民一下子改变,坦率来说很难,但再难,也要把这些关键小事做好。

  “前不久,村里有位村民乔迁想放炮。但规矩我们已经立了,村民倒是很理解。后来,大家用敲锣打鼓的方式来给他庆贺,我自己带头敲锣,这一招果然奏效。”潘文革说,乡风文明就要移风易俗,一些不良的习俗改了更显文明有序,“要过年了,虽然烟花不能放,但村里将会有舞龙、打腰鼓,张灯结彩热热闹闹迎接新年。”

  省人大代表、杭州迴龙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郑户南:

  处处是花园,我们也要学会当园丁

  “我心中的‘诗画浙江’,还是要落地到我的家乡:杭州的泗乡(西湖区的转塘双浦一带)。我们要让原来的乡村,变成一个又大又美的景区,留下原来乡村里独特的文化,还要对外传播,让更多人踏上泗乡的土地。”来自省人大杭州团的代表、杭州迴龙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郑户南用朴实的语言来解读他心中的“美丽浙江”。

  “这一年变化太大了,处处能看到家乡在向着大花园变化。”生于农村又在农村发展、看着自己的村庄一步步地变化,郑户南深有感触,“现在,杭州城市化进程很快。我们这些城市周边的农村,通过小城镇改造、土地流转、集中建设,也在改变。现在,很多地方用新方式发展农业,比如‘万担茶乡’蜕变成了龙坞茶镇,不仅发展茶叶经济,还通过4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价,而双浦地区也正在建设田园综合体。”

  郑户南说,他确实能感到家乡在向“美丽乡村”靠拢,绿水青山也回来了,村里还有了图书馆、运动场、文化礼堂,农家生活基本和城市接了轨。

  干干净净的小集镇该如何长久地保持活力?这是郑户南在这次两会发言中重点提出的问题:“我收集了很多老底子农耕时代的器具。这些器具,别说孩子,不少‘90后’都认不出了,年轻人们需要有个地方来体验真正的农耕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我想,以后也在泗乡开个农耕文化园,春天带着大家养蚕,唱着民间小调去采茶,夏天制作九曲红梅茶,冬天就带大家做鱼干、腌菜,亲手做出年味来。”他笑着总结,“处处都是花园了,我们也得人人学会当好园丁。”

  本报记者 蓝震 黄莺 文/摄


钱江晚报 省两会·圆桌会 a0004 建设美丽浙江大花园
人人要学会当好园丁
2018-01-30 6481141 2 2018年01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