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中:怀着喜悦的心情看世界
张喜中:怀着喜悦的心情看世界
“生活的历程就是写作最贴近生活的素材。我希望通过文字记录自己生活的历程和对事物的认知,以自己人生观的角度,去记录这些生活的点滴,而在这写作的过程里,我总是以一种热情的姿态去对待、去书写。我不刻意去怎么写,写哪些东西不重要,只是在我随遇而安的生活中,在忙碌的工作以后的休闲时间里,我随遇而作。”近日,我们走访到了平湖本土作家张喜中,请他聊聊与文学的渊源,也去感受他旷达、自在的写作风格。
张喜中,1968年生,新仓镇秦沙村人,现为平湖市中瑞办公用品法人代表。其人爱好文学写作,创作以散文为主,兼涉小说、游记、新故事等,已发表50余篇、20多万字,2013年出版散文集《喜·悦》(平湖市第八轮实施“文艺精品”战略签约作品),平湖市作家协会会员,平湖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嘉兴作家协会会员,嘉兴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1985年,我读高一时候的一次作文,一篇写夏天的散文,竟然让语文老师在班上的作文分析会上以我的作文为例,到高三时,虽然已经进入紧张的高考复习阶段,担任高中语文教学的邓中肯老师的作文讲解给我留下了更深的印象,一次平常的写作例会竟然让我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张喜中家中,他将其与文学的渊源娓娓道来。高中毕业时未能考取大学,但是却意外获得了高考作文全校第一的名次。“毕业以后进入了一家机械厂上班,虽然工作很忙,但是也一直笔耕不辍,把写作爱好延续了三十多年。”张喜中笑道。
在厂里上班那两年,凭着“善写、爱写”传扬出去的“名气”,张喜中收到了新仓镇广播电台发来业余通讯员的邀请函。于是,他在工作之余就是不断写作。仅在写通讯报道的第二年(1992年),他就采写了一百五十多篇新闻报道,还获得了市级年度优秀新闻奖。“那年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村里有户人家非常困难,新造的房子因为天气原因突然倒塌,这家人伤心难过到‘走投无路’。当时我闻讯后即刻采写了连续七篇‘当楼房突然倒塌时……’系列报道,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最终帮助这家人妥善解决了后续问题。”张喜中告诉我们。这件事情让他非常开心,也让他坚持“用文字温暖人、帮助人。”
1993年,张喜中前往平湖城区工作。当时恰逢《平湖经济报》出刊,给他提供了写作的园地。“一次偶然的机会,也就是我此前在公司辞职后自己开办企业时,因为一次例行检查,我到镇文化站办手续,看到了文化站编印的一本《芦川》,尤其是看到教我中学语文的邓中肯先生参与编辑,感觉特别亲切。《芦川》毕竟是我们新仓的一个写作平台,时任文化站站长董喜华看我很有兴趣地在翻阅,就当回事地说‘你以前不是经常写文章的,《芦川》也期待你投投稿啊’。此后,我又参加了镇文化站组织的写作培训,得到了姚国权老师的指点。写作的这股劲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了,每期都要有两三篇发表在《芦川》上。”
“他的文章去尽了怒气,不对世界说‘不’,而是温和地迭声说‘是’。他对世界取的是肯定的态度,这一点让我钦佩。祖国的文坛,即使名家大腕,亦颇多怒邻诟座之辈,文中怒火迸炽,直想把这世界雷得外焦里嫩,窃以为,实乃文章小道。喜中是走在大道上了,尽管走得有点散漫,有点不问终点的随意,但至少这种善意的写作让他收获了喜悦,避免了因对世界的恶感而败坏对生活的胃口。”这是姚国权老师的观点。就是这样,“怀着喜悦的心情看世界”,张喜中以温和、旷达、自在的笔锋,不断坚持着“生命不止,笔耕不辍”。
章鸣泽/文
阿奴平湖宁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