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否认大数据“杀熟”:不允许价格歧视
记者昨日实测,相同的时间,输入相同的出发点、目的地,价格相差无几
本报讯 日前,网上传出滴滴“大数据杀熟”的声音。该爆料称,用滴滴打车,同样的出发点,同样的目的地,价格却不一样。而且远距离来看,苹果手机要比安卓手机贵4块左右。
“滴滴平台上不允许价格歧视。以前没有,以后也永远不会有。”最近,滴滴出行在官方微博发布公司首席技术官张博在内部论坛的帖子贴图予以否认。张博称,预估价并非实际价格,因为大数据按照毫秒刷新,路况又是主要变量,肯定会有波动。
昨天,钱报记者在杭州进行了多次测试,分别选取了两部苹果手机和一部安卓手机,三个滴滴账号,在相同的时间、出发点和目的地进行测试。下午2点15分,以杭州洲际酒店为起点,各自选择浙江日报社为终点,测试两部苹果手机,结果显示拼车、快车、优享三种服务的价格完全一致,依次为20.2元、21.5元和25.4元。
再来看安卓手机和苹果手机的对比测试,晚上8点07分,从杭州洲际酒店到浙江日报社,苹果手机的拼车、快车、优享价格分别为18.3元、20.6元和24.3元,而安卓手机的价格为17.9元、20.1元以及23.8元。
从两组随机测试的结果来看,在相同的时间下,输入相同的出发点、目的地,拼车、快车以及优享的预估价确实有差别,但差别不超过0.5元。
张博称,首先,滴滴平台不允许价格歧视,价格不会因人、因设备、手机系统而不同。创造用户价值是公司的价值观,也是做事的基本底线。其次,预估价和实际支付车费不同,前者是行车前的参考,会实时波动,后者是根据行程标准给出的价格。
张博给出了“预估价”波动的可能原因:
首先,预估价根据定位、路况、里程、时长变动。其中路况变化最快,滴滴预估价是“按毫秒实时刷新的”。伴随手机进入界面时间不同,价格也可能不同;其次,滴滴显示的预估价金额=预估价-优惠券抵扣金额。有些网络晒图忽略了优惠券抵扣;此外,网络环境复杂,可能导致定位不同,造成最终车价不同。
张博称,只要同时打开滴滴,反复多试几次,就能发现(质疑价格不一致的)说法是错误的。而在该微博大V的爆料下,有网友留言分享自己的经验,记者注意到,与滴滴官方的回应基本相同。
“这不是‘杀熟’现象,而是‘杀对价格不敏感的人’。”大数据专家、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周涛表示,不同的消费者看到不同的价格,大家往往一听到这个就觉得是价格歧视。其实可以反过来想,有些消费者看到的是原价,有的消费者可能会看到优惠券、返现券后的价格。 金薇薇 陈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