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1版:全民阅读·晚潮

说茶道味

  中国是茶的国度,茶是国人开门七件事之一,可谓再熟悉不过了,然而熟悉的事情往往不一定了解,更不一定深知。

  茶到底是何物?唐代元稹曾在一首宝塔诗或阶梯诗这样写道:“茶。香叶。嫩芽儿”。就这么简单直白,说茶无非是香嫩的叶芽而已。唐代郑愚《茶诗》云:“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这都是写茶的植物特性。而韦应物在《喜园中茶生》中这样写茶:“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把茶的品性与喜好写了出来,这就提高茶的品位和档次。

  喝茶是一件很雅的事。《红楼梦》里妙玉调笑宝玉时说:“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为解渴的蠢物,三杯就是饮牛饮骡了。”看来,如我等贩夫走卒,平时的喝茶只能算是牛饮,解渴而已。唐代皎然在《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诗云“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这样一对照,我等爱酒之人就有点俗不可耐难登大雅之堂了。钱起在《与赵莒茶宴》中云“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一个“醉”字,从侧面证明茶与酒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曾在一方紫砂壶上看到“可以清心亦”五个字。无论从任何一个字开始读,都有不同的意韵和况味。如“亦可以清心”、“心亦可以清”、“清心亦可以”、“以清心亦可”。 就像茶一样,你怎样品,就出怎样的味。

  有首打油诗,这样写道:“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初样样不离它。而今万事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我推测,大概从陆羽写《茶经》开始,茶就成了民众离不开的七件事之一了。传统风俗里有“酒满敬人,茶满欺客;酒要满,茶中半”一说,也把酒与茶拿在一起“混为一谈”,可见酒与茶也是不分家的。曹雪芹有诗云:“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喝茶喝到如此境界,是我辈难以企及的。

  很早以前,我在一个书家的折扇上看到这样一首诗:“茗香清明谷雨天,宛然为客醉连连,尘心洗尽兴难尽,满面春风醅霞烟”。不知出自哪位名家之手,反正当时一读之下便铭记在心,至今难忘。因为诗中说到清明与谷雨两个节气,而民间流行说明前茶雨前茶最为好,可我似乎总没品出来。也有很多人喜欢喝夏茶,叶大,汁浓,深绿,且可冲泡多遍,对他们而言,明前雨前茶,冲泡个两三遍就淡而无味了。

  我一直在想,喝茶原本就是一件普通的事,无非是让白开水变得有点味,好入口而已,当然,科学也证明茶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注重健身和有闲的人多了,喝茶变成了一件雅事。这一变不要紧,倒是把喝茶变成了一门艺术——茶艺,茶道。而在闽粤又变成了功夫,所谓“功夫茶”。这一来就有点高深莫测了。从水质、器具、火候、程序等等,都有了“讲究”。

  在冯梦龙编的《警世通言》中,有一篇叫《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写的是王安石教训苏东坡的几个小故事。故事中有一则是王安石请苏东坡带一瓮瞿塘三峡中的中峡之水,结果苏东坡过中峡时忘了,到了下峡才想起来,于是只好取而代之,结果还是被王安石鉴定出来了。依据是: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惟中峡缓急相半。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见茶色半晌方见,故知是下峡。

  你看看,任何事一“讲究”就变得“深奥”了。如今茶市行情越来越看涨,也说明国人越来越注重生活品味生活了,好事。


钱江晚报 全民阅读·晚潮 a0011 说茶道味 2018-04-08 钱江晚报2018-04-0800013 2 2018年04月0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