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3版:体育·球友会

“走读杭州”第二站探秘宝石山和弥陀寺

望湖楼背后的小路上,这片石刻群大有来头

“走读杭州”第二站,余好建(右)在为体验者讲解石刻上的内容。

  本报讯 山色空蒙雨亦奇。

  昨天上午,由钱江晚报170俱乐部特别推出的“走读杭州”系列活动第二站,来到了西湖边的北里湖沿线,30名体验者跟着陶德富、余好建两位老师的脚步,顺着小径爬上宝石山,一起探索这里摩崖石刻的趣闻轶事。

  从少年宫出发,沿着北山街一路往前,望湖楼背后的40多米石函路上,体验者被这里的摩崖题刻群所吸引:刻画传神的“天开图画”,行云流水的“东南一柱”,别样神韵的“乾坤清气”,还有浸润儒家思想的“节用爱人”等题字被深深地刻在石壁上……许多石刻都密布着厚厚的青苔,显示着文化的悠远和历史的厚重感。

  “经过我认真研究,推测这是清光绪年间,日本政府在此设立领事馆之后所留下的印记。”在一处有英文和数字日期组成的岩刻标记前,《望宸阁记》的书写者余好建的揭秘,让体验者恍然大悟。

  踩着蜿蜒的游步道上山,各种美景如同画卷一样展开。保俶塔边,横跨在峭壁间的“寿星石”岩刻刚被描红,殷红如血;“宝石流霞”碑是当代著名女书法家萧娴的手笔,大气流畅;蛤蟆峰、葛岭沿途的二十处摩崖石刻,各有千秋。

  “天地者有形之天地也,天地者无形之父母也。”在“枕漱亭”石刻面前,登山“活地图”陶德富停下脚步,向体验者披露为何要选这条路线的原因:“我希望大家都能把这种古典的孝道文化再传承下去。”为了这次活动,作为领队的他和余好建还特意提前多次核实了路线,在路程选择上也动了脑筋:“一定要有和吴山首站不一样的特点,增加体验者们对摩崖石刻的探索乐趣。”

  三四公里的山路转眼就走完了,本次活动的终点是近几年刚刚才整修翻新的弥陀寺,那里有着杭州最大的摩崖石刻群——《佛说阿弥陀经》,面对遒劲有力的石刻群,体验者叹为观止。

  “我最期待的就是探寻弥陀寺。扎根杭州十多年,从来没来过,而且我们整个历史教研室居然都没人知道弥陀寺在哪,所以我是出来学习的,回去还能跟他们分享!”杭州一中学历史老师李女士有点小激动。在她心里,这次发现隐藏在山林树丛间的神秘宝藏“摩崖石刻”是一份大大的收获。

  2个半小时探寻活动刚结束,大家就在期盼“走读杭州”第三站的活动了。据陶德富透露,下一站将会去探访凤凰山,那里的历史底蕴更为深厚。

  本报通讯员 蒋升 李文瑶

  本报记者 杨静 陈学东


钱江晚报 体育·球友会 a0013 望湖楼背后的小路上,这片石刻群大有来头 2018-04-13 7014528 2 2018年04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