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的塘栖模式
朱杨健 胡丹 张钰
村规民约主题公园。 |
召开村级事务会议。 |
有矛盾就坐下来聊一聊。 |
乡贤议事亭。 |
村里的事谁说了算?有分歧有矛盾怎么解决?
民间组织如何有效地参与社会治理,协助村委排疑解难,平息社会矛盾,帮助营造良好社风、村风、民风?
如何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党建、法治、德治的重要作用,跑出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度”?
今年年初,余杭区塘栖镇制定下发了《塘栖镇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施意见》,在全镇范围内掀起了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新高潮。经过近半年的探索实践,基层社会治理的塘栖模式正在初步显现创新实效。
河西埭村:自主自治行自律,村规民约创新路
去年年底,不少村民代表提出修订村规民约的要求。
于是,村委根据河西埭实际,在年初召开座谈会,充分听取老干部、组长、村民代表、党员各个层面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意见,把制约、影响河西埭发展的问题找出来,把村民反对的和倡导的列出来,由修订小组分门别类梳理,使村规民约内容,更加贴近群众,更加接地气。
一份依法依规制定的村规民约让河西埭村做事有了“底气”,村民的事村民商量,大家定下的事合力来做。在村规民约实施过程中,利用各种活动为载体,把村规民约的具体规定,转化为身边喜闻乐见的活动。如“非遗文化过大年”、“孝心节”、“最美媳妇”、“最孝儿女”系列评比等。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过去一处闲置、脏乱差的场地上建立“村规民约”主题公园,公开展示村规民约形成过程、“三字经”版村规民约等。
宏磻村:深化“三级议事”,实现群策群治
宏磻村将目光瞄准组级、网格层面,村、网格、组三级民主协商议事机制,进一步加强村级事务事前、事中、事后过程管控,通过规范议事规则,提升协商共治参与度,实现村级治理良性化。
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委员会为主导,建立村级议事协商理事会,年初确定民主协商议事目录,开展专题协商。结合网格支部固定主题党日“五个一”制度,建立网格议事协商机制,网格支部针对网格内各项事务组织网格民主协商、上报、公示。组级议事小组则由各组村民小组长领导,成员由公益心强、德高望重的本组村民组成,议事成员群众选,议事主题群众定,事无大小群众议,议事结果群众明。
这种“三级议事”的方式,解决了村面积大、人口多、事务杂,部分事务和群众需求不能及时处理,导致服务水准下降的矛盾。村级各类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也进一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塘栖村:活跃社会组织,推动基层治理
塘栖村在全国民主法治村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基层民主治理方式,以大党建、大治理为统领,创新设立“通心栈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同时,为了确保“通心栈桥”下的各社会组织能有序开展以村民需求为导向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服务,塘栖村积极打造村“社”合作共建模式,由村委提供所需服务清单,并配套相关活动经费,各社会组织认领服务内容,开展相关活动,吸引村民加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社会组织的发展有效地推进了村内重点工作的开展,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活跃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加上近年来,塘栖村积极探索基层民主治理方式,挖掘“老法官”、“和事佬”等意见领袖,培育“和事佬协会”、“议事协商协会”等民间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协助村委排疑解难,平息社会矛盾,帮助营造良好社风、村风、民风,村民在共建共享中拥有了更高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丁河村:弘扬“鱼鹰”精神,聚集“三治”合力
丁河村在发展过程中将“深入基层、潜心工作、回报百姓”的“鱼鹰”精神融入干事创业中,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引领、法治为基础、德治为保障、村民自治为根本的“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新路子。
通过对法治公园、孝德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等硬件基础进行建设或提升,引导村民知法、信法、学法、用法,民俗文化、德治理念深入人心。依托“三级联动”促进平安自治,组建乡贤汇,设立草帽议事亭,激发基层自治的内在动力。通过整治提升、项目引进、服务升级,村级集体经济稳步提升,村民生活更加富裕。
解读
“以党建为统领,以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为自治基础,以民主议事协商为共治平台,以社会组织、个体协同为共治单元,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塘栖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塘栖镇党委书记郎一舟表示,基层社会治理的塘栖模式,党建是根本,共建是基础,共治是关键,共享是目标。加强党建统领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根本保证;强化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引领是公民自治的前提条件;强化民主议事协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内涵;培育社会组织、个体发展运行是社会治理创新的活力基础。四者缺一不可,需要同步推进,才能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合力。
下一步,塘栖镇将总结推广试点单位经验,以点成线,串珠成链,在全镇范围内持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精心组织、明确任务、营造氛围、务求实效,有序安排任务时间表,压紧压实责任,推动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