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走了儿童节?
郑佳华
六一儿童节是大人们提出来的小孩子们的节日,却也是小孩们自己过的节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人们在六一儿童节是不放假的,小孩子们根据不同学校的不同规定放假与否也是不一定的。大人忙工作、忙生意,即使在不忙的时候也是对着个手机玩自己的。于是小孩子们在这特殊的一天里却还是做着同样的事:上辅导班、写作业、自己玩手机。这样的六一儿童节,他们还会期待么?忙碌的爸爸妈妈们“偷”走了小孩子们的儿童节。
我们可以在微信朋友圈上、微信公众号上、微博里看到好多关于“祝小朋友们节日快乐”的动态,却鲜少看见爸爸妈妈陪自己的小孩认真地过完这个节日的。大人们似乎将温情都给了网上了,就像长大了的小孩在网上祝自己妈妈母亲节快乐的,在现实生活中却懒得亲口说一声。这岂不就是网上出慈母孝子吗?这样的亲情表白总是透着一层薄膜,虽然平实、工整却让人感受不到亲情的真实与温暖。备受爸爸妈妈们宠爱的手机、电脑偷走了小孩子们的儿童节。
有的学校里会安排一些“六一”儿童节节目,于是在距离儿童节还有好几天的时候,小朋友们都会被留得很晚来排练节目。这些节目已经不是为了“六一”儿童节的主人翁——孩子们了,而是为了能评上各种优秀荣誉。有个网友吐槽道:“女儿学校庆祝‘六一’,举行‘中国梦’的朗诵表演,最后几天几乎停课,全班扯着嗓子集训。昨天回家女儿对着我大喊到底谁发明的六一节,我要找他算账!我儿时最喜欢的节日成了我女儿最憎恶的节日。”形式上的东西太多,反而失去其本真。这些形式上的儿童节倒不如说是有的老师争奇斗艳的大人节。追求荣誉的老师们偷走了孩子们的儿童节。
当然我们不能一味批评老师们的做法与良苦用心。因为这些追根溯源是有关学校荣誉,而学校最根本的利益又是在学生身上。关键是要如何办成既有形式上的严谨,又有内容上的童趣。让孩子们真的能感受到快乐的儿童节。
记得我小时候总是心心念念着儿童节的到来。因为在这一天里我心中的整个世界便是五颜六色的气球、长的或短的彩带、数不清的零食、一份用粉红纸张精心包扎着的礼物,还有老师们不同于以往总是严肃的宽容、欢乐的脸。上午,几个小小的我们板着一张张小脸一丝不苟地布置着教室。“气球串起来黏在墙上好看还是单独黏在墙上好看?”“笨蛋,往左边贴一点啦,都不齐了!”我们心中想的是:“今天是我们的日子,怎能不让老师们大吃一惊呢?我们是今天的主人啊!”下午,我们正襟危坐地期待老师们惊讶的眼神、赞叹的话语。到了这时候我们的节日才真正地开始了,我们大声笑、大声叫,我们打破平时与老师交流时的拘谨,就算是平时不太熟的同学,我们也能共同感受到同样的喜悦。回到家里的时候,我准能在自己床上看到一份包扎精美的礼物,我知道这是妈妈准备给我的。这些都构成了我对六一儿童节的美好回忆。
而现在,我问我那零零后的堂弟:“你六一儿童节要做什么啊?”他的眼睛紧盯着手机屏幕不耐烦地说:“学校上午要上课,下午放假。我下午补三个小时的课,剩下的时间玩游戏啊。”“那你爸你妈今天不陪你吗?”“他们这么忙,哪里有空陪我啊?而且我也不需要他们陪我。跟他们在一起有什么好玩的?还不如自己待在家里玩游戏呢!”
我们这些九零后的“六一”儿童节已经永远地过去了,只留下一些像美梦、甜甜的糖果、凉凉的冰激凌一样的回忆。我们追忆过去单纯、简单的时光,我们的儿童节被时间“偷”走了。而现在,零零后、一零后的儿童节又是被谁“偷”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