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y0003版:余杭·文化

非遗进校园
瓶窑传统文化有了传承人

▲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现场

  瓶窑有多少非遗,多得一只手数不过来。

  你瞧,余杭纸伞、良渚玉雕、石濑花灯、风筝制作……扎根于良渚文化核心区块,沐浴在非遗文化的润泽之中,流光山色间,老镇瓶窑一直以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作为瓶窑当地民众精神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元素,如何延续非遗文化的文脉也成为了瓶窑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这不,瓶窑镇良渚玉雕展示馆最近正式开馆。此次展出的1千余件展品均出自瓶窑镇玉雕大师蒋家洪之手。展示馆的其中一部分是玉雕教室,在此之前,蒋家洪已经义务为瓶窑一小的孩子们上了五年的玉雕制作技艺课。除了手把手地教孩子们玉雕工艺,还向孩子们免费提供刻刀和玉料。

  开馆当天的“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上,由瓶窑一中、彭公小学、崇化小学、长命小学的孩子们带来的余杭滚灯、石濑花灯、余杭纸伞等非遗项目展示为人们呈现了一场别样的文化大餐。瓶窑一中、瓶窑一小、崇化小学、彭公小学、长命小学、北湖小学也正式授牌成为瓶窑镇“非遗”教育教学基地。

  瓶窑镇现有非遗传承人5位,省级非遗项目1个、市级非遗项目4个、区级非遗项目10个。近年来,瓶窑镇着力发展美丽经济,传承美丽人文,挖掘传统特色文化,尤其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挖掘,为传承和弘扬余杭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一年前,瓶窑镇第六届文化艺术节的非遗“活态展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一览非遗风采,去年11月,非遗表演在瓶窑北湖草荡芦花摄影节上惊艳了无数人的目光;今年春天,一场以花为媒的非遗文化节在瓶窑浪漫樱花谷精彩上演……挖掘非遗文化的价值与非遗保护在这里并行不悖,非遗文化的传承有了更为丰富而生动的新方式。

  而去年瓶窑镇启动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将非遗传承项目和传承人“送”到瓶窑各中小学,形成了“1+6”的教育教学模式(即1个非遗展示馆和6个非遗教育教学基地)。非遗传承人们走进校园,以“手把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们感受原汁原味的非遗文化魅力。如今,瓶窑一中、瓶窑一小、一小崇化校区、彭公小学、长命小学、北湖小学的学生们都可以通过校本课程、社团活动等方式深入了解非遗文化,文化传承的种子在学生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瓶窑镇正以这样鲜活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拉近校园与非遗文化的距离,唤起百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

  传统文化传承的希望之火正在这里熠熠生光。


钱江晚报 余杭·文化 y0003 非遗进校园
瓶窑传统文化有了传承人
2018-07-06 7698931 2 2018年07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