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c0002版:智博会·约会滔客

文章导航

AI继续发展下去,会把我们干掉吗?姜振宇博士告诉你:

别怕,人类不会被吞噬

  AI继续发展下去,会把我们干掉吗?姜振宇博士告诉你:

  别怕,人类不会被吞噬

  普罗大众认识AI,是在Alpha Go横扫李世石九段、柯洁九段,OpenAI最近又在DOTA 2 5v5比赛中战胜人类顶级游戏玩家。

  “AI(人工智能)好像什么都知道呢。”这几年,人们开始被自己的创造吓了一大跳。更不要说,眼见着各种人工智能时不时碾压人类最高智慧——战胜围棋、游戏领域的顶级选手。

  大家不免害怕:AI这么聪明了,抢人饭碗怎么办?会把我们干掉吗?

  “也许将来是美好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科幻文学博士生姜振宇在接受钱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是悄然到来的新时代,将是一个人与机器人共存的美丽新世界。

  8月17-19日,由钱江晚报主办、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战略合作,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联合主办的2018年杭州智博会暨黑科技展(第二季),即将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大幕。8月18日早上,姜振宇博士在现场等你,一起揭开AI的秘密。

  AI把你干掉?它可能都读不懂“喂”字

  AI并没有那么可怕。

  “我们今天看到AI全面碾压人类顶级选手,都是在具体应用领域。完成了一个任务,有的AI,比如Alpha Go也就退出江湖了。”姜振宇说,“但是从人类开始做人工智能时的目标来讲,近百年来,AI并没有取得太大的进步。”

  计算机之父阿兰·图灵老先生,在人工智能八字还没一撇的时候,就提出了一个终极测试方案——

  将人与机器隔开,前者通过一些装置(如键盘),向后者随意提问。多次问答后,如果有超过30%的人不能确认出被测试者是人还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

  按照图灵的要求,目前AI还处于弱人工智能状态(程序猿会很不客气地简称之“弱智”)。

  目前最接近通过图灵测试的,可能是2018年5月,谷歌在Google I/O大会上演示的Deplux。这位AI模仿人打电话到美发沙龙预约时,适时发出了一声很美式的“嗯哼”,惊艳了全场的观众。

  然而谷歌母公司Alphabet董事长、前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斯说,Duplex也只是“部分通过了图灵测试”。

  人跟人的交流,不是这么好代替的。

  “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内容沟通大概占20%,情感沟通要占到80%。”知乎上,有一个程序员讲过一个生动的例子:当年他给女朋友打电话,信息量最大的内容,就是对方拿起电话的那一声“喂”。

  一个字就够呛了。

  人类的情感沟通,不仅仅是文字的表述,还有声调、表情、肢体语言等等。

  今天所有实用的人工智能产品,都是用的“弱智”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押答案:它们准备一大堆标注好的数据,然后去匹配问题。至于问题的内在逻辑和简约规律,今天的AI还无力解读。

  新科技的发展,反推人类新的审视

  “人用嘴巴问对方:‘你在哪里’,这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行为习惯?”我没有回答上来姜振宇的这个问题,我想到的是远古的狩猎时期。事实上,这个习惯“从你开始用手机的时候才有的”。

  技术的发展,会迅速改变人们的生活、生存方式。这种改变,也有机会让人类回头重新审视生活。

  AI的出现,会反推着人类产生新的视角,这恰恰是新的机会。

  “今天我们所说的大部分黑科技,还处于人们现阶段生产、生活的框架之中。但是当黑科技‘黑’到一定程度,科技会再次颠覆人的生活模式。”姜振宇相信,最近将会发生的颠覆,可能是人造子宫的应用。

  “职业女性成为风潮,是在战后。是什么原因推动的?是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现。”姜振宇说,“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被公布于世时,当时负责编写程序,完成各式指令的程序员团队,正是六位女性。”

  新科技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男女地位趋向平等的机会。这是黑科技最黑的地方。

  AI终究会和人共处一个社会

  “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悄然到来,未来的图景在眼前徐徐铺展,那将是一个人与机器人共存的美丽新世界。”这是姜振宇对未来人、机局面的预测,机器不会被扼杀,人类不会被吞噬。

  AI终究会和人共处一个社会,“就像多元的个体一样。”

  “当然这是目前科学家不能解决的问题,但是科幻作家也许能够作出许多探索。”姜振宇说,像“机器人革命,造人类的反”或者“奇点”到来这些问题,是200年前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问世后,科幻作家们就一直在探讨的主题。

  “科幻小说中这种焦虑,有着极为真切的现实来源。”姜振宇说,比如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它们客观上刺激了科技进步的同时,更给全人类带来了巨大伤痛。

  人与人造的机器,在不断地摸索中磕磕绊绊地扶持前行,试图找到一条可以和谐共生的道路。

  1950年,美国著名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版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中短篇科幻小说集《我,机器人》。小说中不但有机器人,还有名为苏珊·凯文的“机器人心理学家”。她要做的并非排除“故障”,而是要理解和解决机器人的“心理问题”。

  在上世纪50年代,以“心理医生”去“治疗”机器人,已经是跨越时代的狂想。但放到今天,我们似乎已经能够想象,人类从人造物身上寻求情感安慰的场景,我们有时甚至把更加重大的任务,放到“他”们肩上——比如拯救人类。

  想想《超能陆战队》里那位人见人爱的“大白”。它不仅为人们治疗身体上的病痛,更抚慰了主人公小宏的心灵。

  这样一个机器人的形象,早已不是《弗兰肯斯坦》里面连名字都没有的科学怪物,也不再是《我,机器人》里面那种被简单使用的工具。它是一位最忠诚的朋友,甚至充当了人类的保护者和情感寄托。

  “机械早已是人类的一部分;而人,则已经成为新人。”姜振宇说。


钱江晚报 智博会·约会滔客 c0002 别怕,人类不会被吞噬 2018-08-17 钱江晚报2018-08-1700010;钱江晚报2018-08-1700012;钱江晚报2018-08-1700011;8026566 2 2018年08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