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3版:杭州新闻·民生

韩国官窑名匠申铉哲首次在杭州办展,集中30年创作生涯中的精品

烧制一个茶碗,他用了三四年

花游(客来花间游,风细幽香散)
春息(又得春消息,杨花到处阴)
迦陵鸟(紫姿)
刹那(君看无生理,万古即长今)

  提起我国的广州市,大家都知道。其实,韩国也有一个广州市,它是韩国的陶瓷之乡,也是历代朝鲜王室专用陶瓷的生产地,有韩国官窑之称。

  从今天起,在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为你敞开一扇通向邻国陶瓷之乡的大门,带你一窥韩国官窑陶艺的独特风采。《时光如莲——申铉哲陶艺茶具展》在这里开幕,将展出93件申铉哲先生的陶艺作品。

  申铉哲是谁?他正是韩国广州朝鲜王室官窑的陶艺名匠。

  韩中茶文化学会理事长姜育发介绍说:“这次展出的作品都是他在30年创作中最满意的成果,其中有20多件是首次亮相,连不少韩国人也要飞来杭州看实物。”

  如此高规格又难得的展览,让人不免期待。昨天,钱报记者提前去探了探展。

  93件陶艺如莲花清新脱俗

  个个都有文雅出处

  正如其名,整场展览浸润着莲花般的洁净与清新。申铉哲的许多作品不仅具有莲花、莲叶的形状与线条,更饱含莲花的精神与风骨。

  申铉哲和莲花早有深厚情缘。他取号“莲波”,崇尚佛教美学。他创作的许多茶器均取材于莲,试图将性洁的茶与莲花的佛性相绾接。

  这些茶具作品不少还留有未上釉的形似手指印的痕迹,上面不多不少,刚好三处,看似质朴粗糙,却又与周身浑然一体、相得益彰。“这可是申铉哲的独创,它们象征着佛教理念中的‘三具足’,意为圆满自在。”姜育发在一旁赞叹道,申铉哲一直使用最传统的柴窑烧制,全程手工制作,“手直接抓着茶具上釉,就留下了三处手指印,同时,他又不会让釉色流下来影响三处留白,这靠的是手上的真功夫。”

  茶器,容纳的不仅仅是茶,还有制作者与使用者的心性与价值取向。不拘泥于线条或形制,申铉哲在陶艺创作中开拓了自己的世界,融入了他独特的哲学理念与思维空间。

  中茶博陈列资料部副主任汪星燚介绍说,除了茶具造型上的别致,这次展览还有一个亮点在于作品说明牌。不是纯粹地以形为名,申铉哲的每个作品名称既文雅又寓意深厚,均出自于韩国佛教题材的诗句。

  这是他在中国的首次个展

  20多件精品首次亮相

  申铉哲61岁,出道30多年,他说令自己满意的作品少之又少。而传统柴窑是最耗时耗力的,因此,每一个精品的诞生都依赖独一无二的机缘。比如,为了烧制一个形如灵瑞花的茶碗,他足足用了三四年。这是时间的艺术,“烧制要一气呵成,一周就足够,但烧好后要修补,还要等土干,等陶凉。而经常等来的结果是‘花’会裂开。”

  申铉哲告诉记者,每当成就了一个完美的陶器,就像诞生了一个难产的婴儿一样幸福。这些宝贝他格外珍视,都独自收藏,以前也舍不得拿出去展览。

  但这一次,他却把自己压箱底的宝贝都带来了杭州。像浑然天成的紫姿“迦陵鸟”套具,拥有粗糙撕裂纹理的“刹那”抹茶碗,莲之形神俱备的“花游”套具等二十余件精品都是首次公开亮相。

  这背后,是申铉哲与杭州的深厚情谊。“2001年,我第一次受邀来中茶博,就被这个茶文化摇篮吸引了,当时就期待以后要在这里办个展。”申铉哲说,这是他在中国的首次个展,也很荣幸成为中茶博茶具作品个人展的第一人。

  展览时间:2018年8月18日—9月2日

  展览地点: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区国际交流馆临时展厅

  本报记者 张蓉 通讯员 朱阳


钱江晚报 杭州新闻·民生 a0003 烧制一个茶碗,他用了三四年 2018-08-18 8043503 2 2018年08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