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6版:时评·个论

长江学者,不容玷污

  “长江学者”将有新规约束。据新华社报道,教育部近日发布《“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管理办法》,对长江学者的基本条件,岗位职责等进行明确,并提出建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退出机制。管理办法规定,对违反师德和学术道德情节严重等情形的,予以强制退出。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人事司负责人强调,政治标准和师德师风作为“长江学者”的首要条件,是不容触碰的底线和红线。这不禁让人有所感悟。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始于1998年,今年正好实施20年整。这么多年来,已有数千人被授予“长江学者”或“青年长江学者”称号,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贡献卓著,不容抹杀。不过,近期以来,“长江学者”曝光度颇高,却是与各种性骚扰丑闻、学术不端事件联系在一起。

  例如,今年年初,女博士罗茜茜在微信公号上发文,实名举报“长江学者”、北航教授陈小武性骚扰女学生,此事经北航调查后获得证实。很快,教育部决定撤销陈小武的“长江学者”称号,停发并追回已发放的奖金,责成学校解除与其签订的特聘教授聘任合同。4月份,又有女生实名举报“青年长江学者”、中山大学教授张鹏存在性骚扰行为,随后中山大学发布核查通报,对其作出停课处理,停止其任教资格并报请主管部门取消其“青年长江学者”称号。

  此外,近年来“长江学者”被曝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也不在少数。如,2010年3月,西安交大鉴于该校教授、“长江学者”李连生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取消其教授职务,并解除其教师聘用合同。2017年3月,因涉嫌抄袭国外学者著作,31岁即被授予“青年长江学者”称号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张红被学校免去多个职务。不过,在相关媒体报道中,均未提及上述涉及学术不端的高校教师是否被撤销“长江学者”称号。

  根据有关办法,包括“长江学者”和“青年长江学者”在内,每年被授予称号的也不过500人,具有很高含金量。被授予上述称号者,除每年享受中央财政专项支持的奖金,也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与荣誉,普遍被看做高校教师、专家学者群体中的佼佼者。也因如此,“长江学者”这一荣誉称号更不容玷污。上述提到的这些违反师风师德者,在长江学者中虽属少数,但其行为恶劣、影响极坏,当然不能让“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因此在建立退出机制基础上,对品行不端、师风不正者保持零容忍态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早前,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仅有“实施办法”,涉及何种情形下撤销该称号,也仅一两句话带过,这次不仅从“实施办法”升级为“管理办法”,在退出机制上专门列出若干条款进行细化规定,更加突出了“立德树人”的底线要求。当然,这仍属于事后追惩的范畴,此外还需加强审核与严格把关,才能阻止“不三不四”的人进入“长江学者”行列。“长江”是一个神圣的名字,“学者”也是一个高尚的称号,岂容鱼目混珠,蒙混过关。


钱江晚报 时评·个论 a0016 长江学者,不容玷污 2018-09-26 8352620 2 2018年09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