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l0003版:临安生活

走基层 访乡村
看乡村振兴落实在临安於潜大地上

▲光明农场
▲於潜镇全景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凉风送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我们也在这秋意正浓的季节,下基层、访乡村,来到了临安於潜镇。

  近年来,於潜镇围绕乡村振兴,找准定位和目标,以各村优势资源为基础,借助项目发展,打造近130平方公里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做出乡村产业特色,形势喜人。光明村利用土地流转,培育休闲观光特色农场示范;杨洪村借助村级自然风光优势和桃花宣纸非遗文化形成乡村旅游示范;后渚村借助“围墙革命”打造出“美食一条街”……

  光明村:

  退化雷竹林地化为竹田米

  村集体经济增收有奔头

  天目山脚下,静静地坐落着杭州临安於潜镇光明村。这个有着1300多人的村庄,一直以来都以雷竹、生猪养殖及经商为生。但是,林地普遍存在土壤碱化、盐化、板结等现象,雷竹不断退化,每亩地的收入最多也只有五百左右,村民们的收入一年不如一年。眼看着村民们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摇摇欲坠,作为村书记的周潮滨和村委急在心头。

  为了帮助村民解决这一难题,也为了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17年3月,在区镇农村部门的帮助下,光明村对退化严重的雷竹林进行土地流转,以每亩年租金700元的方式,流转了300多亩雷竹地。

  为了使流转过来的土地尽快实现其价值,村经济合作社自接收土地之日起便开始将原来的雷竹铲去,把300多亩雷竹林改造成了稻田,进行播种插秧。同年,光明村收获了14万斤大米,由于是雷竹林改造过来产的大米,村委一致决定将大米称为竹田米,由于其口感软软糯糯,非常好吃,通过微信圈一传十,十传百,十几万斤竹田米马上销售一空,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以上。

  同时,村合作社还雇佣村民,让一部分村民不仅有租金可拿,还能获得劳动性收入。

  “以前守着几亩退化的雷竹林,每年收入也就这么几百块钱,现在的收入比原来高多了,都是村干部带头带得好,现在再也不用担心明年收益会怎么样了。”村民王大伯说道。

  除了种水稻,今年,光明村又将两百多亩果园种上了桃子、李子等水果,等到明年不仅能看到金灿灿的稻谷,还能闻到各种瓜果香,光明村将打造一个具有休闲观光特色的示范农场。

  我们驱车一路驶过光明村的300多亩稻田,微风拂过,金灿灿的稻谷随风飘香,仿佛在告诉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农村老百姓的生活将越来越幸福。

  快离村时,村书记周潮滨说,今年的竹田米预计在十月中旬进行收割,预计产量会在20万斤米以上,去年的竹田米一抢而空,有些来得晚的还没买到,今年稻谷还没收割,就已经有不少人来找我预定了呢。

  杨洪村:

  依托商业化运作

  打造乡村旅游热潮

  一路驱车沿着杭徽高速公路,在於潜出口下,不到二十分钟便来到了杨洪村。作为隐匿在高山怀抱中的杨洪村,山高谷深,坡陡林茂,一条甘溪曲折回旋其中,溪中大小卵石堆积。

  归结起杨洪村的发展模式,於潜镇纪委书记鲍承成总结道,杨洪村走的就是一条商业化运作的道路,通过优越的生态地理优势,与临安新世纪国际旅行社合作,引进社会资本,村里以资源入股,成立了临安杨洪村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其中公司占60%的股份,村集体占40%的股份。

  为了将民间非遗工艺重拾起来,由村委提供老学校土地,公司出资金的模式,2017年,问宣·桃花纸非遗文化亲自体验园落户,2018年推出了桃花纸亲子游,让父母带着孩子观摩体验并动手制作桃花纸,用烘干的桃花纸现场作画、创作书法,还可在土灶前亲手做一顿充满农家风味的午饭。

  除了重拾非遗文化,杨洪村最为人知的就是因蝴蝶众多而命名的蝴蝶谷,蝴蝶谷背靠天目山,深数十里,宽十余米,吸引了众多驴友前来体验观光旅游。

  游客的到来,为杨洪村带来了人气,更为杨洪村带来了收入。

  2016年村委带头建造了集体所有的八都源民宿,预计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20万经营性收入,八都源民宿共有20个房间,可住30多人,均按宾馆客房标准装修。

  杨洪村书记吴乾坤说,当时建造这个集体民宿,一方面是考虑到将这么大一幢房子作为避灾点有点浪费,另外一方面是基于杨洪村天然的地理优势,可以进行旅游开发,所以民宿必定是不可少的元素。为了积极鼓励村民开办民宿,村集体带头建造了这么一个民宿,每年村集体可以获利20万左右,现在许多村民也纷纷开起了民宿和农家乐。

  据悉,杨洪村明年还将计划落实漂流项目,40%的股份归村里,60%的股份归村民,每户两股,每股五千。吴乾坤说,村集体经济增收很重要,但是老百姓的腰包更要鼓起来。

  於潜镇分管农业的吴毅委员说道,杨洪村最大的亮点就是自谋发展,依托村两委班子,有切实可行的详细规划,将项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后渚村:

  一场“拆围行动”

  打开集体增收新路子

  要说后渚村最近最火的是什么,无疑就是“夜宵一条街”的全新开业了,一到夜晚,这里便集聚了来来往往的人,生意红火。

  由于小城镇综合整治和三改一拆的推进,原本横亘在马路中间的围墙被拆除,道路变得开阔,一场“围墙革命”让后渚村在一夕之间变了模样。

  通过拆除围墙,后渚村将原先竹笋市场闲置的21间门面租出去,集体经济一下子收入11万元,并且带动了沿线农民房的房租。

  夜宵街的辐射范围约10公里,有望成为於潜镇夜生活最热闹的坐标地之一。於潜镇将原先流动的夜宵摊贩集中到“夜宵一条街”,总计21家夜宵商户落户,除了美食外,於潜镇还引进文化因素,将六个年糕作坊也放到了这里,还有根雕、古玩等也都搬到了后渚。

  鲍承成说,“夜宵一条街”开业那天,一下子来了六千多人,热气爆满,正切合人们消费需要。

  一路回顾於潜镇的改变,以耕织图为契机而展开的乡村振兴大路已在於潜落地蔓延,一幅幅美丽乡村画面正在不断展开。

  在全面落实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於潜镇精心谋划三区发展,南部产业发展区、中部城市核心区、北部生态休闲区,其中北部生态休闲区注重文化挖掘,推进美丽农业、村落景区建设,围绕农耕文明的传承发展,全面构建以耕织图文化园为核心,以千洪生态旅游、绍鲁美丽生态走廊为两翼的天目山麓生态旅游板块,为於潜镇打造一条乡村旅游线路。党中央制定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於潜的三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时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生机勃勃,吴毅委员信心满满地说。


钱江晚报 临安生活 l0003 走基层 访乡村
看乡村振兴落实在临安於潜大地上
2018-10-12 钱江晚报2018-10-1200007;8437762 2 2018年10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