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9版:专题

文章导航

从习水大曲到窖藏年份酒

窖藏年份酒T台秀

  从习水大曲到窖藏年份酒

  1965年,回龙区划归习水县管辖,江守怀、袁本安、陈长仲、方向凯等4位同志加入郎庙酒厂,曾前德(1962年以后习酒公司长时间的负责人,详前后文)的队伍达到了7个人。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是“习”、“习水”字样第一次出现在酒厂的构成要点中,从此再也没有分离。

  每一个创业故事都清晰的告诉我们,最艰难的,就是起步,企业一旦步入正轨,接下来的事情就相对好办一点了。曾前德带着两个兄弟,站在一片废墟上勇气百倍的创业,而且还创业成功,走过了习酒公司最初最关键的5年!

  1966年,酒厂的实力已经很强大,强大到曾前德有信心向供销社领导提出试制“浓香型曲酒(大曲酒)”的请求并得到批准。

  一款划时代的产品,“习水大曲”即将问世。

  划时代的“习水大曲”

  1966年,按照既定计划,酒厂开始生产浓香型白酒,亦即是“习水大曲”的原型产品。

  1966年,习水酒厂历史上的第一款浓香产品出世,命名为红卫大曲,从这个名称不难看出,它带着深深的时代烙印。

  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被历史逼迫而挤压出来的浓香型习酒,推动了习酒成为“黔派浓香”的领袖,直到今天,其地位依然无人撼动。

  1971年,人们开始有了商标意识,此时习酒公司正在以“红卫大曲”行销,于是顺理成章的以“红卫”作为商标。开始生产 “红卫牌”习水大曲——这是直到今天依然热销的“习水大曲”,第一次诞生在空气中、在田野里。

  “红卫牌”习水大曲为圆柱、高颈、小口透明玻璃瓶封装,是那个年代特殊的产物。酒标中间为蝴蝶型上绿下白有渐变效果的填充,其中顶部正中便有一杆红旗,上为 “红卫”正体字。在商标的下方正中,书有“习水大曲”四个草书正体字,下方为金色艺术体“习水大曲”拼音字母。最下则是生产企业的落款——“贵州省习水县红卫酒厂出品”。

  1972年出产的酒标在“红卫”商标的上方印有 “最高指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这也是习酒人善于抓住时代脉搏的一贯优良传统吧。

  这是后来名满天下的“习水大曲”的发端,厚积薄发,岁月的厚重培养了一支贵州风浓郁的好酒。

  1972年红卫酒厂更名为习水酒厂——这是亲爱的习酒公司第一次和亲爱的消费者朋友们打招呼。

  从红卫大曲到“红卫牌”习水大曲,细心的朋友会发现,以“习水”为归属的“习”字,开始在习酒人的潜意识中闪耀光辉,情怀开始了,事业就显得饱含温度,有大量的习酒人,为这个字贡献了毕生的青春年华智慧容光。

  这是一款著名的产品,曾经行销大江南北,至今仍然还在生产,是“黔派浓香”的代表作品。

  习水大曲出生于习酒公司的“复兴”关键时刻,“习水大曲”在这次凤凰涅槃般的重生中,充当了主要角色,他使习酒厂从一个几个人的作坊式生产厂,发展成了一个营收数千万的现代化大型企业。

  著名作家徐怀中的小说《西线轶事》中的战士们都爱喝“习水大曲”,那是一个英雄气概、视死如归的时刻,“习水大曲”在这样的时刻出现,英雄酒配好汉歌,它的符号性和代表性,都得到了最大彰显。

  我们爱酱香

  1976年,酒厂名称改为“贵州省习水曲酒厂”。1976年,国家的各项政治经济生活逐渐发展,酱香酒的研发生产具备了历史条件,公司正式开始酱香型酒的试制,试制工作由曾前德负责,1977年首次生产酱香型试制酒5.961吨。到1981年,习酒公司承担了省科委下达的“酱香型酒研制的重点科学技术项目”,该项目的主要任务是,研发在酒体风格上具有酱香突出,味道醇甜爽净,回味悠长的酱香型酒。

  1983年,习酒公司组织了一场“省科委下达研制酱香酒”的鉴定会,以当时的白酒泰斗秦京、曹述舜等专家领衔的专家组对公司的成品酱香型白酒进行了鉴定。鉴定结论是:酱香优雅细腻、丰满醇厚、绵软浓郁、回味悠长、独具风格。

  据当时参加鉴定的习酒公司工程师,后来长期担任习酒公司总工程师的吕相芬老师回忆,当时大家都很紧张,鉴定成功以后,喜讯传来,奔走相告,当天喝了一顿大酒来庆祝——以吕相芬两斤不醉的酒量来衡量,不难想象“那顿大酒”的辉煌规模。

  据当时参加鉴定会采访的贵州日报老记者钟一灯回忆:“鉴定会后,17日晚,与会人员在省外贸招待所餐厅聚餐。用的是刚刚鉴定合格的酱香型白酒。席间,给笔者(钟一灯自称)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习水酒厂的一位女品酒师,约20多岁,酒量惊人,她向大家敬酒,敬了一巡又一巡,不知道敬了多少巡。年轻女子如此海量,实属罕见。”

  我们可以大胆推测,这位“女同志”就是吕相芬。要知道,这篇回忆文章写作于鉴定会34年之后的2017年,可见当时钟记者对这顿大酒的记忆之深。

  划时代的“老习酒”

  1984年7月,以“通过鉴定”的酱香型酒为基础,习酒公司第二代酱香型白酒开始投放市场——习惯上称为“老习酒”。

  老习酒的包装,是贵州省老一代的美术设计翘楚马熊先生操刀的。全厂上下对这款产品给予了厚望,如果把1977年看着一种“复兴”,那么这款产品承担着“创造复兴”的时代重任。

  当时习酒公司的掌门人,划时代的领导者陈星国厂长,和自己的老师曾前德(前掌门人)找到当时已经成名的马熊,要求设计这款酱香酒的包装。

  据马熊本人回忆,当时曾前德说,我们这款产品连名字都还没有,“你读的书多,要不连名字一起取了吧。”

  曾前德这话也许是种客套,马熊却当即毫不谦虚的创作:“‘习水’、‘习水大曲’、‘习酒’,‘习酒’如何,你看湄潭有湄窖,鸭溪有鸭溪窖,董公寺有董酒,你们有习水大曲,而且‘习’字谐音就是‘喜 ’。”

  曾前德连声应和“好好好!这名字好。”

  陈星国的思路则是建设性的、战略性的,他表示“茅台是代表国家面向全世界的,那么‘习酒’就要做代表贵州的那瓶。”

  三个人就这样愉快的达成了一致——一款伟大的产品,就此诞生了,三个人陋室密议的时候,也许没有想到习酒今天的辉煌,人生的快感,大部分是由成就感带来的。

  马熊开始动手设计习酒的包装。马熊回忆,老习酒的“习酒”两个字,是请当时年逾古稀的著名书法家陈恒安先生题写的。“我自己也能写,但是感觉分量不够,所以才请陈老来大笔一挥。”马熊说。

  老习酒行销至今已经34年,直到今天仍然畅销大江南北,仍然在为习酒公司贡献利润。

  在习酒公司办公大楼的门前,有一尊硕大的老习酒模型,岁月斑驳色彩古旧,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代代的习酒人每天从这里走过,时时驻足沉思过往。

  窖藏1988逐渐呼之欲出

  1988年,习酒公司酱香型白酒达到了创世纪的3000吨,在当时全国全行业居于领先,强大的产品储备和生产能力,使生产高档酱香型酒成为可能,“八星习酒”就是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的。它代表了那个时代习酒最高端的工艺水平和产品品质,在当时就很珍贵。保存至今的“八星习酒”,每瓶价值在20万元左右,从设计风格,酒体性格等各个方面,都有了今天习酒公司主力产品。

  2007年,习酒历史上最重要的产品——“习酒·窖藏1988”开始推出市场,这是一款带着怀旧情怀的产品,在纪念1988年那个辉煌的时代,做企业做产品一旦做出情怀来——这个世界就开始有了光亮的色彩了。

  据习酒公司现任总工程师胡峰先生介绍,“习酒·窖藏1988”是一款“高端产品”,采用5年以上的窖藏精选酱香酒作为基酒,采用15年以上的老酒作为调味酒,与其他不同香型(酱香酒每个生产季历时1年,取酒7次,每次得到的酒味道是不一样的),不同年份、不同风格的酱香酒型酒迥然不同,需要长时间的生产积累。

  从1966年到2018年,习酒公司经历了辉煌和低谷以及加入茅台集团等重大历史事件,那是一部饱含沧桑与泪水的光荣长卷,后世史家在解读贵州酿酒史的时候,这段历史将成为重要样本。

  窖藏1988是现在习酒公司的主力单品,一切往日的光荣和悲伤,都在这样一瓶每年创收超过20个亿的产品中得到了答案。

  窖藏年份酒应“势”而生

  酱香型白酒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劳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东方智慧结晶。

  2010年12月,我们面向全国发行了战略产品“习酒·窖藏1988”。2017年,习酒窖藏1988凭借单品约15亿元的业绩进入中国白酒超级大单品行列,成为广大白酒消费者特别是酱酒爱好者心目中的鼎级产品之一。而2018年1月到7月,习酒窖藏系列已累计实现销售约18亿元,全年预计实现销售30亿元,占习酒整体销售的五成。

  八年来,窖藏习酒已经发展成为中国酱酒行业的一线品牌。这无不透露着,习酒公司在酱香型白酒的生产方面,已经成为一个规模大、质控严谨的企业,作为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的起草企业之一,习酒实至名归。

  都说美酒是陈酿的好,2017年底,习酒公司顺应市场的需求,在强大的基酒产能和老酒储量基础上,精心研发,准确定位,以全新的面貌推出代表习酒公司酱香酒酿造工艺水平的高端产品——窖藏年份系列酒,共分为:窖藏10年、窖藏15年、窖藏30年。将其精湛的酿造工艺水平和坚守质量标准的君子操守践行于市场,为高端消费者提供稀缺的酱香精品和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产品。


钱江晚报 专题 a0009 从习水大曲到窖藏年份酒 2018-11-11 钱江晚报2018-11-1100006;钱江晚报2018-11-1100010;钱江晚报2018-11-1100008;钱江晚报2018-11-1100007 2 2018年11月1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