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2版:名医馆

生完孩子频繁腰痛,名医范炳华独创“蛙式四步扳法”,十分钟推拿化解

对着“眩晕”
研究20年

  钱报记者问:很多颈椎病患者会眩晕,问题出在哪?

  范炳华:从颈部通过的椎动脉供血不足会引起眩晕,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上,75%以上的眩晕是这个原因引起的。

  我们从1999年开始,通过5项课题,历时20年,对2000余例眩晕患者采用3D-CTA开展椎系眩晕的血管形态病理学研究,年龄最小的26岁,最大的83岁,最后发现符合率达90%,存在335种椎基底动脉血管形态病理学改变。

  以此研究为基础,我和团队创新了定穴、定位、定向的三部推拿法,专门来治疗因椎动脉问题引起的眩晕,效果很好。

  问:“三部推拿法”具体如何操作?有什么讲究吗?

  范炳华:眩晕病“三部推拿法”手法关键是要把握“作用点、作用力、作用力方向”三要素,分为开源增流、补偿平衡、解痉通畅三个步骤,针对颈臂穴、颈夹脊穴和风池穴。目的是增加椎动脉的供血,使血流量恢复到最佳的状态,这项研究获得省政府三项科学技术奖。

  上午来了个女患者,症状很典型,35岁,头晕、耳鸣、恶心想吐,上肢不麻木,活动功能基本正常,但就是头晕症状反复,一年多来看了很多地方,始终没好。

  发现她右侧椎动脉管径纤细,直径只有左侧1/2,更要命的是,颅内基底动脉吻合前段的血管形态,几乎完全看不见了,明显是供血出现问题。只有准确找到“供血不足”、“血管痉挛”的原因,才能针对性治疗。确诊之后,针对女患者右侧椎动脉,进行“三部推拿法”治疗,成效很好,推拿一结束,她就笑着说感觉好多了。

生完孩子频繁腰痛,名医范炳华独创“蛙式四步扳法”,十分钟推拿化解

掌厚指粗,他的手上有功夫

  “腰真的是舒服很多,立竿见影!”周四上午,在浙江名中医馆范炳华名中医工作室,37岁的陈女士(化名)一边从病床上起身,一边喜悦地说。

  三年前,陈女士生完孩子,频繁感到下腰痛,从腰到臀部的地方,有阵阵的酸坠感,感觉要断了似的,连穿个袜子都不方便,坐着超过十分钟,就浑身不舒服,必须动一动,或者起身走一走才行。

  如此严重的困扰,经范炳华教授“蛙式四步扳法”推拿,仅十分钟左右,缓解了不少,这让陈女士起了好奇心:“范教授,你这双手怎么这么神奇?”

  她这么一问,把诊室的患者都吸引了过来,大家围个小圈,一起打量了起来:范教授的双手不算大,掌厚背圆,手掌心明显往里凹,像个“聚宝盆”,而手指头最上面的关节,明显比平常人大了一圈。

  “手掌够厚实,才能有内功,推拿讲究手法,这么多年下来,功夫全在指头上。”对于自己干推拿足足有49年的这双手,范教授如此形容。

  周四上午,37岁的陈女士请了半天假,赶到浙江名中医馆。刚下出租车,她就“哎呦呦”嘟囔了几声,左右扭扭腰,再用拳头去捶捶,持续好多次。

  “生完孩子,腰不行了,稍微坐一坐,浑身不舒服。我平时开车去上班,从滨江到市区半小时,超过十分钟,我就得一路左扭腰、右扭腰,要不然都开不到公司。”她说。

  陈女士干文职,在办公室里坐着,让她很遭罪。下腰痛不仅影响工作,也让生活受困。“哪还敢和人聚餐,坐没一会儿就得站起来,干家务更不要说了,根本吃不消。”

  产后下腰痛很常见,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骨盆韧带松弛,一些不当体位下发生的扭转、牵拉、挫碰等,容易使骨盆后部的骶髂关节面发生微小错缝。

  范教授介绍,产后下腰痛迁延不愈,主要原因是骶髂关节复原不良性紊乱,以及严重的耻骨联合过度分离。也就是骨盆的各个关节及韧带,因为生育的关系发生了一系列改变。

  怎么解决骶髂关节面的这种微小的错缝?范教授独创了“蛙式四步扳法”。

  钱报记者观察到,他一共分了四个步骤为陈女士推拿:自体牵引法、屈膝屈髋法、屈膝屈髋外展法、外展后伸扳法。仅十分钟左右,就完成了。

  “蛙式四步扳法”自1993年发明至今,已帮助了上千位下腰痛患者,填补了产后下腰痛没有有效治疗方法的空白,入选国家“十二五”推拿治疗胯骨错缝症的临床路径。”


钱江晚报 名医馆 a0012 对着“眩晕”
研究20年
2018-11-24 钱江晚报2018-11-2400011;8823241 2 2018年11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