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20版:教育·年的味道征文

故乡的年

杭州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高一4班 李子岩

  除夕的晚上, 我给在故乡的爷爷打去一个电话, 寒暄过后, 我问爷爷,村里的锣鼓队这几天有没有出来敲锣打鼓,爷爷叹了口气, 说“大家都忙着搬新家,张罗这事的人少了。”

  我很快明白了爷爷的意思。很快,这个在秦岭脚下的小村庄将被夷为废墟。虽然新农村将在一公里外的地方建起,但是多少人却留恋着他们祖祖辈辈所生活着的土地,不愿与它分离。

  打开窗,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一阵阵凉意袭来, 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迷迷糊糊, 我似乎回到了老家,回到了温暖的炕头,在氤氲的水汽和融融的暖意中迎接新的一年……

  记忆中, 故乡的年是古老而富有仪式感的, 爷爷早早地去镇上置备好年货,把牛肉放在阴处的柜子中, 把鱼挂在厨房外的屋檐下。当窗外响起敲锣打鼓的声音时,爷爷奶奶便会在门口贴好春联与门神像,挂好一对火红的灯笼, 是传承,也是展望。黑色的木门将红色衬托得格外喜庆, 耳边是锣鼓声,炮竹声, 犬吠声。年, 真的要来了!

  如果谁家有长寿的老人,那么老人的子女便会捧着糖,挨家挨户地给街坊邻居们发放,感谢他们一年的照顾。在这个淳朴的村庄里,邻里的关系是和睦的, 是守望相助、亲如一家的情谊。

  腊月二十九,是将过世亲人“请”回家的日子。一家人走向村后的坟山,找到那个属于太爷爷、太奶奶的墓碑,点起蜡烛,放起鞭炮,烧起纸钱,高声呼唤已故的长辈们“回家过年”。“每逢佳节倍思亲”,过年, 讲究的是团圆——无论亲人是否还在人间。

  大年三十是最快乐的一天, 锣鼓声,鞭炮声接连不断。大家纷纷走出房门,向街坊邻居们致新年的祝福。一年又一年,人群中增添着新的面孔,也有熟悉的面孔消失不见了。男人们互相递着烟,分享着一年来发生的好事坏事,大到国家政策, 小到家长里短,无所不谈,人群里不时爆出阵阵笑声。孩子们则三五成群地玩闹着,有的在展示新买的玩具, 有的在逗弄家中养的狗, 有的偷偷点燃一个“摔炮”,向地上砸去,发出剧烈的声响,被周围的大人一顿怒喝。

  关公庙的大门开了, 两旁贴上了黄色的对联,还立了两面大旗,上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那尊旧关公像上已经落满了尘土,平添了一份庄重与肃穆。蜡烛的光辉照得人暖洋洋的,黄土塑的墙在烛光之下显得凹凸不平,窗外的残雪也被染成了黄色。

  夜幕降临,家家户户都回到了家中, 准备起年夜饭。爷爷向锅中下了饺子。一家人坐在炕上,磕着瓜子,聊着现在、过去和未来。水汽从锅中冒出,温暖着屋子里的每一个角落。爷爷掀开锅盖,将饺子分给家人们,分给家中的猫狗鸡,还有一份, 爷爷走出屋子,穿过院子,恭敬地送到了太爷爷、太奶奶的灵位前——一家人, 算是团聚了。窗外, 是炮声,是犬吠,是风声,是麻雀扑棱翅膀的声音。昏黄的灯光给一切洒下了一层如同梦境般的光辉,带来了一幅温馨的画面。

  “过年好!”主持人在电视上喊道。我披上衣服,走进院子里。我听见噼啪的响声,抬头看去,是烟花绽放在夜空中。那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我的眼,照亮了这个古老的村庄,照亮了秦岭终南山的山脚,照亮了乡土中国的残余,照进了我的心中。


钱江晚报 教育·年的味道征文 a0020 故乡的年 2019-02-01 钱江晚报2019-02-0100006 2 2019年02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