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0版:全民阅读·《流浪地球》的人文解读

解读刘慈欣和他的科幻逻辑,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

他的科学理性、现实主义
将真真切切地影响一代中国青年

视觉中国 供图

  《三体》中的名言,许多网友都会脱口而出,在论坛、微博、朋友圈里俯拾皆是。

  如“弱小和无知都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前进!不择手段地前进!”“宇宙是一片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一个带枪的猎人”……

  《流浪地球》引发的话题在中国社会持续“高烧不退”的今天,怎样理解本土科幻这一令主流人群倍感陌生的、来势汹汹的文化新势力?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新发现》杂志主编严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刘慈欣是一个深具浪漫气质的古典主义者,但其思想却具有惊世骇俗的前卫性,他塑造的多个英雄形象能鲜明地反映这一点。

  事实上,刘慈欣诸多作品中一以贯之的科学理性主义与现实主义,正在真真切切地塑造着为数巨大的中国年轻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模式。

  让星辰大海成为意识

  ——科幻的魅力

  对刘慈欣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评语:“这个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世界级水平”。

  这句话就出自严锋在为刘慈欣作品写的序。

  国内报刊上提到小说《流浪地球》的第一篇文章,很可能也是严锋写的。2003年3月,他写了一篇介绍大刘作品的文章叫《新希望》,发表在《文汇报》上。文末写道:“从《流浪地球》、《微纪元》到《超新星纪元》,这个世界已经卓然成形,日趋丰满。对刘慈欣,我们有大希望。”

  近十六年过去,刘慈欣和他身后的中国科幻果然没有让我们失望。

  对于电影《流浪地球》,严锋的评价是:作为贺岁片,删去了原作中一些更沉重的段落,但是那种严酷冷峻的基调依然随处可见。“地球上只有一部分人能够进入地下城居住,这个资格是通过抽签的方式来获取,这是公平的,也是残酷的,刘启的妈妈就是因此失去生存的机会。”

  严锋认为,这样的伦理选择,在刘慈欣的作品中屡见不鲜,但是在以往的中国文学和电影中还罕有先例。

  “《流浪地球》包含了刘慈欣作品中的最核心的一些母题,他坚信人类必须走出太阳系,就像当初必须走出非洲,必须经过大航海和殖民时代,这样才能获得新的生存空间,避免毁灭,不断进化。”严锋强调,人类的未来是星辰大海,但是你首先得具有这种意识,这就是科幻的意义。“而且你还得让更多人感受到科幻的魅力,这就是电影《流浪地球》的意义。”

  从杨子荣到刘培强

  ——英雄的变迁

  在《流浪地球》电影临近结尾时,吴京饰演的航天员刘培强用伏特加烧毁超级AI莫斯、驾驶“领航员”号飞船冲向地木之间,最终成功点燃木星。事实上,刘培强式的冷酷英雄,在刘慈欣的笔下并不罕见。

  从《球状闪电》中的林云,到《三体》三部曲中的章北海、罗辑、维德,他们以舍己而救苍生的姿态出现,挺身反抗命运的暴虐,最终改写历史。

  在严锋的眼里,刘慈欣的英雄有传统革命英雄人物的特征气质,而且是一种跨历史的奇异复合体。

  其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的是《三体II·黑暗森林》中的章北海。在判断人类在与三体人的战争中必然失败后,章北海就开始精心策划他的太空逃跑计划。这种逃跑比正面抵抗更艰难,更需要坚忍不拔的毅力。在此过程中,他必须直面无边的黑暗,忍受绝顶的孤独。他还必须不动声色地除掉一切挡在前面的障碍,包括无辜的战友。

  “这是一个具有钢铁意志的中国军人,他对未来具有深邃的洞察力,对自己的使命具有坚强的信念,为实现目标不屈不挠,甘愿牺牲。”严锋认为,从这些方面来说,章北海、刘培强就是卢嘉川、李玉和到杨子荣的一系列传统革命英雄在太空时代的变体。

  刘慈欣无疑是具有某种革命英雄主义情结的,他曾说:“在过去的时代,在严酷的革命战争中,有很多人面对痛苦和死亡表现出惊人的平静和从容,在我们今天这些见花落泪的新一代看来很是不可思议,他们的精神似乎是由核能驱动的。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精神力量可能来源于多个方面:对黑暗社会的痛恨、对某种主义的坚定信仰、以及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等。但其中有一个因素是关键的:一个理想中的美好社会在激励着他们。”

  “为了整体牺牲个人、为了目标不择手段……”舆论场上一直以来对刘慈欣作品中集体主义思想的指责,再次被电影《流浪地球》引燃。

  被“残忍”地推到某些极端的场景,这是刘慈欣笔下的英雄经常面临的抉择。最典型的是《三体II·黑暗森林》中,罗辑冒着同归于尽的危险,在太阳周围布下足以发布三体星系坐标的大量核弹,以此威胁阻止三体人的入侵。“这可以视为过去的革命逻辑的极端展开。”严锋说。

  技术能解决一切问题

  ——刘慈欣的底牌

  刘慈欣曾公开宣示:“我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我个人坚信技术能解决一切问题。”

  严锋感叹,在全世界敢这样直接亮出底牌的人不多。

  近三十年来,西方人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发生了巨变,主流思想对于科技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持高度警惕态度,这也影响了西方的科幻圈。据刘慈欣自己透露,《三体》在美国出版的过程中,曾经有大量的“硬核”桥段遭到了美国出版社资深女编辑的严重质疑,被删改得面目全非。

  这些年,前沿科技又呈现出强劲的势头,VR、AR、MR日益模糊真实与虚拟,靶向药物、基因编辑等技术展现人类攻克癌症等绝症、实现长生不老的曙光,人工智能的惊人突破更是为少子化、老龄化社会危机提出了全新解决方案……而科技圈在国内话语场的地位获得了火箭般的蹿升。

  所以严锋要对自己的名言做点补充:“刘慈欣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话语场域。科幻在中国的复兴,与这股强势的科学话语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很高兴中国科幻选择了刘慈欣,选择了更为坚硬的科幻类型,也很高兴中国观众在这个春节选择了《流浪地球》,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严锋对记者说,刘慈欣站在一个难得的位置上,从科学的角度审视人文,用人文的形式诠释科学。他超越了传统的道德主义,以惊人的冷静描写人类可能面临空前的危机和灾难,提出了被认为是极其残忍的各种解决方案,但是我们将理解他对人性的终极信念。

  电影《流浪地球》开头地下城的课堂里,班长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地朗诵:“希望,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在严锋眼里,科幻之于当代中国人,就是一种希望。


钱江晚报 全民阅读·《流浪地球》的人文解读 a0010 他的科学理性、现实主义
将真真切切地影响一代中国青年
2019-02-17 9469393 2 2019年02月1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