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0版:教育·作文赛

体育“课” 杭州学军中学西溪校区高二(2)班 方伯迦

  你若是随意翻开一本人体解剖学的教程,便准能看到万年之前草原上某些两足兽类赖以生存的特殊结构——即使它们现在已经没有这些用处了。可它们还在——丝毫没有变。就像是故宫里的盘龙宝座,除了某些外国导演还会用来作为布景道具之外,便只供好奇的游人们兴奋地在衰亡的玉阶前合影留念。但它依然在那,仿佛宣告着往昔的梦永不会消逝。

  而这便是人体——万年的沉淀造就了它独有的基因,却在近百年的革命中渐渐变得不再合适。哈佛大学人类进化学系主任利伯曼教授在其著作《人体的故事》中提及了“进化失配”这一概念,即近百年的农业与工业革命改造,变革了人类社会、产生了新的阶级并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也因其改变速度大大超过了人类进行生物学进化的速度,使人体越来越不适应人类社会而产生如肥胖和高血压一类的“失配疾病”。简而言之,社会进化大大快于人体进化,使原始狩猎者的身体承受不了工业革命的重担。

  于是人类发明了“体育课”。

  所谓“体育”者,即通过身体的煅炼,使身体乃至精神同时得到强壮。用以上的进化理论,也可以认为是对原始狩猎环境(即“自然”)的模拟,使人体回归到一种自然的状态,也使人的精神水平回归到一种自然和健康的境界。“体育”本是自然的作用,而加上个“课”字,便是对自然作用的模拟了。在现代失配问题与城市化兴起的情况下,对自然进行人为的模拟无疑也是一个解决自然缺失问题的重要方法。人本是从自然中来的,又怎么能脱离自然呢?于是便只好“创造”一个“自然”,聊解燃眉之急了。

  这样的方法,我们不妨称之为“社会自然化”,即在人类社会中模拟自然。

  “社会自然化”的例子比比皆是。从城市里的“动物园”、“公园”,到人们“野营”、“踏青”,甚至对极限运动的狂热,都是在人为社会中寻求自然以寄托天生自然精神欲望的体现。园林也是如此。中国古典园林讲究自然情趣,企盼达到天、地、人的三位一体,使“久在笼中”的人能够“复返自然”。人们天生向往“种豆南山下”的生活,所以就连大观园中都有一间别致的草舍,可以安慰人们尘世的心灵。这样既讲究自然排布又追求不刻意、不修饰的自由的“自然化”园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古老和谐之美的典范。

  相反,法国园林则是追求自然的另一种形式。法国的园林永远是修饰过重的。树木必是三角锥形的,灌草必是长方形的,连池塘都是个标准的椭圆——假山那样的崎岖当然不被允许,必须要将饰有丘比特的喷泉放在中间。法式的园林是一种人为改造的自然,处处显示着太阳王不可一世的权威与主宰,展露人类改变甚至创造自然的欲望。西方文化的征服性与探知欲在园林上被展露得淋漓尽致——他们任意创造着“完美的自然”。

  然而人为的“自然”真的是自然吗?人们所认为的“好的自然”真的完美吗?自然主义者宣称。无论这说法是否有道理,纯粹而不加人为干预的自然都只能流于空想。科技革命前进的步伐永不会停歇,农耕文明或是狩猎生活将一去不复返。而我们所能做的,只有“体育课”。

  但可以是更好的“体育课”。

  “和谐”,尤其是人与天地的和谐,将是二十一世纪人类命运的关键。而人在这一环所能做的,就在于上好“体育课”——即“社会自然化”。自然化将要也应当要进展到完全的自然和谐——而许多新的理念与技术成果也初显些端倪了。人们看到无人驾驶、太阳能动力,看到人工智能、仿生技术;人们看到二手超市对农耕社会以物换物的模仿,看到工业系统对体力劳动者的保障;人们也看到体育课的重新复苏,看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标语口号……

  我相信终有一天,动物园将不再禁锢自由的魂灵,而是融入自然的博爱与怀抱;我相信终有一天,自大的人类将尊重自然的灵感,为永恒的宇宙添上一抹明亮的彩虹;我相信终有一天,人们、鸟兽们、花草们能重新站在一起,在生命的诗篇里放声歌唱。

  我相信终有一天——这一天终会来到——整个世界只余下和谐的回响,在神圣的光影中,化为温暖的音符——那是自然古老的赞歌……


钱江晚报 教育·作文赛 a0010 体育“课” 杭州学军中学西溪校区高二(2)班 方伯迦 2019-03-11 钱江晚报2019-03-1100017 2 2019年03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