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8版:全民阅读·都挺好

“苏明玉”不愿公开自己的遭遇
我们请擅长解决家庭纠纷的“老娘舅”讲了个故事

  随着剧情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自己就是苏明玉,但是,真让她讲讲自己的故事,却又不情愿了。

  于是,记者找到了浙江“解决家庭纠纷”的招牌栏目——《钱塘老娘舅》。开播10年来,“老娘舅”接触过无数个形形色色的家庭,见识了生活最真实的底色。

  老娘舅说了一个故事。这个案例,节目用了史无前例的80分钟时长来呈现整个调解经过。

  这里面有赡养问题,有姐弟兄妹亲疏,甚至还有子女不平等对待问题,错综复杂。要是有笔力雄厚的编剧改成剧本,估计会成为《都挺好》的姊妹篇“都不太好”。

  老人一听到要调解,连连摆手

  “王家的老夫妇生了3个儿子3个女儿,但谁都没有担起赡养的责任。”老娘舅刚在桐庐做完一天的调解,在回杭州的高速上接到求助电话,电话是王家的孙媳妇和孙子打来的。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几年,但老娘舅记忆深刻。

  “奶奶的情况不太乐观。”

  “三块砖头一叠,搭了个棚子,就住在里面。”

  “爸爸的房子不给他们住,大伯的房子,四层楼就在奶奶的棚前面。”

  “姑姑们以为奶奶不行了,把临终的衣服都帮她穿上去了。”

  ……

  事情紧急,“老娘舅”直接调转方向去了金华兰溪。到了现场,发现情况比孙子描绘的还要糟糕。

  王家老人的“房子”,在老大老二房后的一个小坡上。冬冷夏热,四方通透,锅里煮着脏水,藤椅上躺着已经说不出话的奶奶,木凳上坐着骨瘦如柴的爷爷。他们已经在这里住了两年。走路不利索的爷爷,还要坐乡村公交去菜市场买菜、买米。

  王家几个孩子,情况各不相同——

  老大一家是做木材生意的,楼房起了四层高。

  老二人在杭州,当时在郊区种田为生,也在老大家旁边盖了一幢三层高的楼,给自己的大儿子住(小儿子就是来求助的那个)。

  老三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没有照顾老人的能力。

  大女儿身患乳腺癌,离异。在当地的风俗里,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被认为不用承担赡养责任。

  老人一听到要调解,连连摆手,虽然口齿不清,但拒绝的意思很明显。

  两份协议背后的隐情

  老娘舅第一次和王家老大调解,儿子和老父亲当面对质:到底平时有没有照顾老人。

  老人连连摆手,“有地方睡就好……”

  看到拄着拐杖低着头的老人,老娘舅说,自己“火气压都压不住”。

  调解过程非常曲折,老大手里有以前分家时签的条约,说老人的老宅基地没有分到自己手里,自己没有赡养责任。“我还经常带老人去医院。”他一脸委屈。

  老宅基地,实际是在王家老三手里,但现在已经转到了老二名下。因为老三生病需要治疗,钱不够,就动了宅基地的主意。

  但双方签了协议,造起房子来,得让老三和两位老人住到临终。

  可买了老宅基地的老二,直接划给了他的两个儿子——小儿子地基大,但是没钱盖;大儿子虽然把房子盖起来了,但是因为分到的地小,房子也小,就有理由不让爷爷奶奶住进来。

  老二这里也有一份协议,说大家曾经商量过要在两家的过道中间给老人搭一间房子,结果老大儿媳妇不同意。

  老娘舅决定先用缓兵之计,让老大暂且把父母接到能遮风避雨的房子里来,然后把老二从杭州找回来,开家庭会议。

  大家庭里的曲折比电视剧复杂

  就在栏目组回杭州的路上,奶奶走了。

  大女儿说:老人走得很安详,眼睛是闭上的,她住到了大房子里了,安心了。

  在杭州找到老二的时候,老娘舅告诉他“母亲走了”,老二夫妇的反应是不相信。

  “他们之前就用这种方法骗我们回去的。”老二打电话求证后,才上了老娘舅的车。

  第二天出殡,老娘舅决定等处理完丧事再解决老人住的问题。

  在家庭会议开始前,“老娘舅”询问了老人意见,到底想住哪里。老人一边抹泪,说自己难过,同时也提出,想住在老二的房子里。

  来帮老人搬家的时候,外孙女哭得特别伤心。

  “我是嫁得不好,嫁得好我肯定把外公外婆都接过去住。”、“我老公已经打我打了四年了。”

  这段支线剧情并没有展开,但也足以见得这个家庭里的曲折或许远比电视演得要复杂得多。

  事情最后算是调解成功,老人住在王家老二的大儿子的房子里度过余生。

  但老娘舅坦言心里并不踏实,照顾老人是否用心,得用时间来证明。

  但好在,节目播出以后,在网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有网友自发组成了慰问老人的队伍,去照顾和看望老人。

  采访最后,老娘舅称,这些充满光亮的人,照亮了这位老人的往后余生。


钱江晚报 全民阅读·都挺好 a0008 “苏明玉”不愿公开自己的遭遇
我们请擅长解决家庭纠纷的“老娘舅”讲了个故事
2019-03-17 钱江晚报2019-03-1700009 2 2019年03月1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