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生的热情挡不住
我是一名85后非专业科班出身的思政教师,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刚满3年,对如何上好思政课感慨很多,主要是怕自己不是科班出身是否能够赢得学生的认可,是否能够和同学们融入到一起。
为此,我除了加强自身能力之外,还在课堂上邀请过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老师来为大家讲解他们擅长的专题,这些专题是建立在课本知识基础上却又在课本中没有体现的。比如其中一位老师详实地分析了我国住房市场化的改革历程。
在思政课堂上,我发现有不少理工科学生对课程很有兴趣,他们主动和我联系,讨论问题,并且还积极加入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资本论》读书会活动。除此之外,我在2016年的时候还组织了思政课上一些学生前往南京,和其他院校的读书会进行交流。
根据我在浙大马院从事思政课教育的观察,学生其实对这门课是有热情的,关键是要老师把他们的热情调动起来,我们教研室有一项工作起了很好的作用。根据这门课程考核设计,其中有一个学习作业是课外经典著作阅读,形成读书报告。我们从学生的读书报告中进行筛选,将优秀的报告再进行集中统一编辑,交由学校出版社正式编书出版,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这项工作的积极性,并且在同学之间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当然,如何上好思政课始终是全国思政课教师都面临的课题,毕竟在不断进行形式内容探索创新的过程中把正方向至关重要。
——浙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卢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