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20版:教育·新闻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学校人人都看过

十六七岁的时候自己在做什么
思考过后,放下手机,拿起书本

思政课上课现场。

  昨天中午,杭州小和山脚下的浙江外国语学院沉浸在细雨中。学生们行色匆匆,他们奔向食堂,奔向教室,充满朝气。

  “现在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大学生很容易被外界观点所左右,这就需要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才不至于被迷惑。”来自英文学院大三女生周小英甚至有些激动地这样回答。浙江外国语学院发起“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至今已两年。校园里偶然遇到的学生,都能说出一番感悟。

  思政课如何吸引学生?浙江外国语学院的答案是:理论+实践。“不搞花哨的上课方式,不娱乐化,不段子化,秉持思政课的严肃性,利用社会实践来保持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浙江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方浩说。

  “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

  将作为必修课向新生推出

  如今看来,浙江外国语学院的“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思政教学实践,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时至今日,方浩副院长还记得学习教育之初,学校购买了上千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虽然说不上人手一本,但人人都看过,对书中描写的事迹耳熟能详。

  最近这两年,如果要列一份浙外学生的借阅书单,《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必定排在第一位。

  “这就是最鲜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材,青年的榜样就在文章里。”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宣勇说。

  之后,学校组织老师精编整理了《“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读本》发放到全校280多个班级,2000多个寝室。

  这项学习活动持续至今,也将一直持续下去。

  该校中文学院曾开展寝室座谈学习,室友们围坐一圈,或躺在床上,一起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畅谈青春理想。

  学校最新的计划,是将《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作为必修思政课程向2019级的新生推出,校本教材都已经编写完毕。

  “为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我们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为基础,整合精干力量,组织编纂了学习教育教材,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必读教材。”宣勇书记对记者说。

  “实际上,不仅学生要学习,我们老师更是要主动带头学习,要把自己当学生。还要开辟第二课堂,甚至是第三课堂,把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宣教工作真正地做到位。”浙江外国语学院老师周明宝在采访时说。

  大四要考研时蓦然回首

  “老师你讲的内容那么有用”

  “高校思政课教学和其他专业课的教学还不太一样,学习效果不能单靠分数或学会某种技能表现出来。”方浩对钱报记者说。

  思政教育有时效性、实效性,是一个时间较长持续性过程,学生可能要两年三年甚至更久,才会发现自己接受的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经常碰到大四要考研的学生跟我说,老师我现在才发现你当初跟我们上课的内容是那么好,那么有用,老师你能不能再跟我讲讲?”

  如何真正地让学生接受这些理论?除了组织多样的主题学习活动,注重社会实践也是重要一环。

  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00后”都很有主见,人生观基本形成,但与理论形成的历史时代相对脱节,情感上已经有一些隔阂,想要用说教的方式去让他们相信这种理论,是比较难的。“这一代的大学生,更喜欢互动的教学方式,更乐意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方浩说。因此,在浙江外国语学院,几乎每一门思政课,老师每学期都会安排两三次社会实践环节。

  只有真正走到社会中去,书本上的那些理论和道理,都能找到活生生的例子。“你跟学生讲五水共治,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杭州城里长大的孩子可能就没有具象的概念。你只有带他到实地看了,他很快就会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方浩说,现在学生的服务意识志愿意识很强,也乐意在这方面投入精力,“理论上要教授,还得让学生走出去。”

  学校甚至设置了实践教学周,一周都不上课。比如道德实践,就要求学生到图书馆、博物馆或者到福利院做志愿者,体验服务精神;而法律实践,则让学生到法院旁听一个案子的审理过程,体会法制中国;或者去到农村进行考察,切身感受社会变化和发展。

  “我很喜欢参加这些实践活动,书本上的东西,通过实践很快就弄明白了,还能学到很多其他的东西。”该校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大三学生邢钿钿对钱报记者说。


钱江晚报 教育·新闻 a0020 十六七岁的时候自己在做什么
思考过后,放下手机,拿起书本
2019-03-22 钱江晚报2019-03-2200008;钱江晚报2019-03-2200012;钱江晚报2019-03-2200010 2 2019年03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