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z0007版:嘉兴生活

年轻人不妨“附庸风雅”

  年轻人不妨“附庸风雅”

  管天瑞 文/摄

  不少年轻人初来乍到上海,便一个个开始追求起“小资”格调,他们看歌剧、听音乐会、参观美术展……空余时间石库门跑得一个比一个热闹,最后乃至对上海的地理信息或许比当地人还熟悉。有时,这过于用力的一举一动仿佛被人窥探出低人一截的心理,被人戴上“附庸风雅”的帽子。人生地不熟的他们可能正是因为知道自己比不过他人的现状,才拼命撑出一个高于自己原貌的形象。

  古往今来,什么是雅,何为俗?从来没有一个不变的标准,不同的人,都有着不同的雅俗观。正如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一杆秤,对雅俗标准进行着评判。人们往往以自身认知为标准来衡量事物的雅与俗,人们心目中都有着他们所认为的“阳春白雪”和 “下里巴人”。

  当然,我们要明确先前所说的“俗”是主要指通俗而非“庸俗”“低俗”。“俗”能反映世俗生活百态,是一种有着较高审美价值的审美形态;而后者为迎合他人故作姿态,伪造生活气息,是一种畸形的审美形态。

  一个人的趣味和喜好,往往反映了他的出身和教养。兴许是这个缘故,人们似乎大多对所谓的“雅”,即上流社会喜欢的事物趋之若鹜。为了掩饰自己而喜好某样东西是拙劣的,终会有着被真正懂行的人戳破的一天。可细究下来,这并非一件有着太大风险的事情,也不需要付出太多的成本。

  “雅”一定是曲高和寡的。盘算盘算上海一年内举办的像是歌剧、音乐会、美术展各类“雅”活动,少说也有上百场,而其中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的行家里手,又有多少是附庸风雅呢?附庸风雅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单独将这一词拿出来,贬义的意义不言而喻,但谁的艺术修养不是从附庸风雅开始的呢?世上不存在能够跳跃附庸风雅直接达到品“雅”境界的天才。没有那种凭借一时冲动,一知半解的喜爱,自然也就没有机会体会到日后功德圆满后的满足感。即便没能修得正果,唱一回主角,就算是当一个跑龙套,那也是一直奔波在向往着的优美与高尚的道路上。年轻人耐心地去学习、欣赏那些高雅的艺术,对提高自身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艺术品味起着关键的作用,这样的附庸风雅何尝不是一件好事?除了愚者与恶人,没人会对一个善良的附庸风雅者报以嘲笑。


钱江晚报 嘉兴生活 z0007 年轻人不妨“附庸风雅” 2019-04-12 钱江晚报2019-04-1200008;钱江晚报2019-04-1200009;钱江晚报2019-04-1200010;9868546;9868545 2 2019年04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