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9版:全民阅读·晚潮

文章导航

“致敬奖”

子张与念楼主人 2015年 长沙

  《钱江晚报》的“全民阅读周刊”一直是我喜欢的读书版面,开始几年我总是把这份报中之刊抽出收存,近年又有机会参加钱报与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合办的“春风悦读盛典”,得以见识其每年一度的图书评奖环节,从一个特定窗口窥见当代读书风景之一撇,亦幸事也。

  且说这个图书评奖中的一个奖项:年度致敬奖。我参加的近三年颁奖活动,获奖者分别是杨先让、白先勇、锺叔河。经向编辑了解,此前获奖者还有莫言、黄永玉、王蒙、周有光诸先生。这几位,均有各自的终身成就,获奖而被致敬亦理所当然。而照规矩,每年仅有一名被“致敬”者,那么,该致敬而无从致敬的作者怕一定也有不少了。我印象中,颁奖时大屏幕会显示进入当年候选核心的两三种书,比如前年候选书目中本来是有邵燕祥先生的《我死过,我幸存,我见证》,从我个人的角度,其实我更觉得这本书该获奖。自然,在候选之列而最终不被选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缘由,我也不好妄加揣测。

  今年致敬奖的获奖书是锺叔河先生的《念楼随笔》,倒让我有正中下怀之感。因为我提前看到候选书目时,曾向编辑朋友表达希望这本随笔集能获奖的私愿。没想到私愿变成了现实,当然高兴。

  虽说锺先生因高龄缺席了颁奖现场,而颁奖环节之隆盛庄重却并不因此有些许减色。主持人宣读了锺先生写给晚报记者的回信,又由中外两位年轻女嘉宾用汉语朗读了《念楼随笔》中的一篇《因何阅读》,锺先生因“寂寞、怀疑、无知、偶思小憩”而读书的经验,道出了他的心声,也很好地呼应和深化了春风悦读的主题。

  翌日,晚报以七个整版报道颁奖全过程,锺先生与晚报记者的书信交流占了一版。不过,编辑透露,限于篇幅,锺先生回信的一部分还是被“截留”了,那是关于锺先生早年报纸记者生涯的一段文字,或许属于小同行与老同行之间一段亲切的“悄悄话”吧。

  其实,我之希望锺先生由获奖而被“致敬”,也不完全是为这一本书,就如“致敬奖”也未必仅仅向某一本书致敬一样。我的理解,选一本书致敬不过是形式,是由头,真正被致敬的应该是那作者——一位以其“终身成就”赢得尊重的长者或前辈。

  作为当代意义上的出版家,锺先生最为人称道的无疑是编辑出版“走向世界丛书”一事,这套书也的确成为了读者心目中最能代表八十年代水准的出版物了。说它有“代表性”,我的理解是代表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大气候下国人的文化态度,代表了彼时知识界、文化界热切融入世界的人心所向,它所发挥的社会作用,似乎并不亚于晚清时期的汉译《天演论》或“林译小说”。钱锺书先生之主动表示愿意为这套书的序言集作序,并在序中称“叔河同志正确地识别了这部分史料的重要,唤起了读者的注意,而且采访发掘,找了极有价值而久被湮没的著作,辑成《走向世界丛书》,给研究者以便利,这是很大的劳绩。”又云“叔河同志的这一系列的文章,不仅丰富我们的知识,而且很能够引导我们提出问题。”我想一定都和这种“代表性”有关。只是以“代表性”这样不无滥语之嫌的词汇表述“走向世界丛书”,或许多少有些亵渎了它。

  意义往往彰显于尘埃落定之时,近四十年过去,“走向世界丛书”最终出齐了当初规划的一百种图书,中国走向世界的成果也都有目共睹,在这种时候回思编辑者锺叔河先生的胸怀、眼光,不由人不自然而然的生发出致敬之意!

  锺先生之“终身成就”自然不止这一端,加上对周作人文化遗产不遗余力的推介和阐释也远远不止。这个话题,还是留待阅读者们去讨论吧。

  因锺先生“被致敬”而由衷高兴,我就顺手在网上多订了几本《念楼随笔》,奉送给喜欢锺先生著作的朋友们分享。

  (作者系浙江工业大学教授)


钱江晚报 全民阅读·晚潮 a0019 “致敬奖” 2019-06-21 钱江晚报2019-06-2100007;10380190 2 2019年06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