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3版:热点

心理医生进驻永嘉山早村
灾后重建从“心”开始

晒衣服,晒鱼干,晒梅菜……村民重启生活希望

  本报讯 物质重建有步骤有方法,但面对失去亲人的精神伤痛,活着的人该怎么开始新的生活?8月10日,负责心理救援的医生就进入永嘉山早村,挨家挨户进行心理评估,帮助村民重建生的希望。

  49岁的徐象光痛失两位至亲,他的母亲和姐姐在洪水中不幸丧生(《钱江晚报》8月12日曾有报道)。记者11日白天见到他时,他正失神地站在被洪水洗劫的老屋前,没有嚎啕大哭,没有手脚慌乱,反而故作坚强,平静得让人意外,甚至有些麻木。家里全是淤泥和上游漂来的枯木,根本落不下去脚。出于无处可归的悲伤,以及无法救回母亲和姐姐的愧疚,像是自我惩罚一般,11日晚上,徐象光在山早溪的桥边躺了一夜。

  这正是创痛后急需心理干预的人群。

  而那天,来自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心理医生们静静地陪着他,听他讲以前和家人的故事……渐渐地他放松下来,握紧的拳头也渐渐松开,手脚不再僵硬紧绷。

  比之于前一天的神情麻木和逃避,昨天下午,记者再次在山早村见到徐象光时,他的眼神里却有了颜色,虽然那是一抹悲伤的颜色。“妈妈,永远走了……”一整句话还没有说完,徐象光的眼眶就开始潮湿,他侧过身抹了一把眼睛。

  “心理干预的目的,不是让村民遗忘这个事件,而是引导他们处理事件背后的负面情绪。”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救援医疗队队长陈策是进入村子的第一批心理干预医生,40岁的他带队参加过许多次大型灾难事故的心理干预。

  失去至亲,很多人突然间失去了活着的意义。这个时候,心理医生就需要倾听和陪伴,引导他们村民放缓身体的节奏,尽量缓解紧绷的状态。有些人通过心理疏导,情绪已经慢慢缓解,个别还需要持续跟踪,做针对性的干预。

  昨天下午4点多,山早溪的河滩上晾晒着不少的衣服和被褥,还有溪鱼干和梅菜。这意味着,村民在灾难之后,已经开始自我修复,开始重塑面对困难的能力,从心理上有了新的希望,开始新的生活。

  本报记者 汪子芳 文/摄


钱江晚报 热点 a0003 心理医生进驻永嘉山早村
灾后重建从“心”开始
2019-08-13 10794028 2 2019年08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