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4版:人文·文化

新潮、脑洞、科普与“请看下集”

短短五集便成经典
戴先生的功力体现在哪里

《黑猫警长》剧照。

  戴铁郎的离世,把众多的70后、80后一下子拉回到上世纪80年代那部动画片——

  1984年播出的《黑猫警长》红遍大江南北,那只“眼睛瞪得像铜铃”“耳朵竖得像天线”的黑猫和绷带缠了半个脑袋的灰鼠“一只耳”,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动画人物。

  一身正气的黑猫警长,在历年来最受欢迎的国产卡通形象评选中,也是与《葫芦兄弟》平起平坐,并列第二(第一是齐天大圣)。

  中国美术学院老师杨晨曦与陆江云这些年一直与戴先生相处,在研究戴老与他的作品的过程中,他们也试图找出《黑猫警长》这么受人欢迎的原因。

  《黑猫警长》

  带来的新浪潮

  当年《黑猫警长》有多红?几乎每个男孩家中,都有《黑猫警长》动画片的原声带,有的男孩甚至能背出每一个人物的对话。

  可是,这部万人空巷的动画片在播出5集后,却没有任何告别地消失了。当年的小朋友,不禁一直耿耿于怀到现在:明明第五集尾声,黑猫警长举枪砰砰砰打出“请看下集”的字样,怎么后面就没有了。

  这桩“悬案”后来也有诸多的说辞与猜测,但戴铁郎除了对外表示过,这只是惯性沿用之前几集的片尾之外,再未向外人提起个中的原因。

  与那个年代《小蝌蚪找妈妈》《九色鹿》等动画片相比,《黑猫警长》有些不太一样,是一个带有明显科普性质的系列动画。在那个动画追求强烈艺术风格的年代,《黑猫警长》毫无疑问是一股新浪潮。

  就像那时候几乎动画片片尾都会用一个大大的“完”字,而《黑猫警长》用的却是“请看下集”,给了观众一个期待。

  但这股新浪潮并不意味着作品就不具备民族性。

  戴铁郎曾经说过:“民族性不是一味古的东西,穿着中山装的角色也可以具有民族性,只要他处在我们的这个环境里,他自然就有了民族性。”而戴先生的大多数动画作品,都有着和时代齿轮紧紧咬合的部分,那就是对待科学的态度。

  脑洞大开背后

  藏着科普知识

  作为创作者,戴先生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的创新精神与脑洞大开。

  杨晨曦与陆江云都这样认为,他们的脑海里,还清晰浮现着当年戴铁郎授课时,时不时让小他半个世纪的学生们叹为观止、自叹弗如的表情。

  这种创作才华来源于戴先生观看世界的视角和广泛的生活阅历——戴先生喜欢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特别是用孩子的视角去看待科学。

  听说,在创作的时候,他非常喜欢去少年宫和学校征集意见,听听孩子们的无忌童言,回来再对人设和剧本进行修改。

  比如,戴先生的《小红和小蓝》《我的好朋友小海豚》等作品,都是以儿童们日常生活中所能遇到的事情作为背景,编故事讲科学。

  而《黑猫警长》更是当时少之又少带有科普,甚至科幻色彩的影片,其中科学现象和自然常识都是戴铁郎有意安排的。

  比如让无数孩子深刻脑海的那集《吃掉丈夫的妻子》,讲述了一个“母螳螂交配后吃掉了雄螳螂”的故事,带出自然界的科普知识。

  《黑猫警长》中还有很多小朋友喜爱的“超现实”表现方式,在那个还没有手机和追踪导弹的年代,森林里的黑猫警长已经用上可移动的通讯工具和会拐弯的子弹。这些当年被“诟病”的荒诞,如今已经成为了现实。

  陆江云认为,戴先生的脑洞之所以受人喜爱,是因为它往往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钱江晚报 人文·文化 a0014 短短五集便成经典
戴先生的功力体现在哪里
2019-09-06 钱江晚报2019-09-0600006;10958953;10958970| 2 2019年09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