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m0008版:民政局

桐庐商会治理新模式
助力乡村振兴新发展

  方向东 邵叶丹/文

  在桐庐县横村镇白云村,郑城厚院民宿掩映在一片苍翠之中,络绎不绝的游客及来往不断的车辆,成为乡村民宿产业兴盛的注脚。

  说起该村民宿产业的发展,得夸一夸白云村“商会+民宿”发展模式,是商会会员积极协助村两委引进云菁溪墅、涧水居、上樟民宿等精品高端民宿,形成了辐射区域村落的民宿产业集聚。

  近年来,桐庐借社会组织发展年契机,一手推进有条件的村商会全覆盖和规范化建设,一手指导商会参与基层治理,走出了一条“三治融合”新路径,村级商会发展从无到有,并在换届、助老、扶贫等领域起到积极的作用。

  加强协作

  培育村级商会组织

  事实上,桐庐村级商会助力乡村治理模式以“枫桥经验”为基点,辐射至14个乡镇(街道),通过加强协作,培育村级商会组织;加大融合,打造多元服务样本;加深认识,重构社会治理格局,走出了一条基层“三治融合”的新路径。

  横村镇有民营企业1000多家,依托其独特的经济生态环境,在排摸行政村企业集聚度、村企组建商会意向后,县工商联牵头、民政协同,2012年4月在杜预村成立全县首个村级商会,并逐步推广,支持条件成熟的行政村优先发展,成功培育村级商会63个,会员企业2000余家。

  为推进商会与村级良性互动,有序参与村级事务,每个商会都确定自身的宗旨、定位和目标,并明确三条原则:一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坚持“参政不干政,帮忙不越位”;二是强调商会领导不参与村两委选举等具体规则;三是发挥村级商会集体经济补充剂、社会治理黏合剂、道德建设营养剂三大功能,村级商会助推“三治融合”路径。

  加大融合

  打造多元服务样本

  村级商会的乡贤效应和有所作为,得到了村民广泛认同,有效激发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在离白云村36公里外的环溪村,“商会+经济”模式不仅拓展了民宿、旅游、农产品等产业,更借助“互联网+”深化农村电商,将村民自产的冻米糖、莲子酒、糊麦馃、麻糍等传统小吃销往各地。

  旧县街道的母岭村商会对接安厨商城,指导110户农户开办网上微店,游客只需扫一扫每家门前的二维码,当地特产桂花系列就完成现场下单;西武山村商会和村民共同出资建立“鸡毛换糖”垃圾分类新模式,鼓励村民用垃圾兑换日用品和文化用品,引导全民从参与垃圾分类向参与社会治理扩面提质,形成“善治+自治+共治”的好局面。

  同时,商会不断完善自身的“法治化”运行,在捐资助困、为老服务、安全保障等方面,遵循法律法规要求,保障活动合法合规。如横村镇杜预村商会开设“爱心资助服务商店”,实现“1对1”精准扶贫,低保户每季度可到爱心店领取大米30斤、食用油10斤,同时享受购物20%的优惠。由此,会员企业成功帮助240名困难群众就业。

  商会还积极参与村庄“小微权力”以及村级事务规范化运行,由村委牵头、和村民们一起参与修订完善各类议事规则和村规民约。商会成员还有效利用社会影响、资源优势,引导农村矛盾纠纷的有效解决。如白云村商会主动担当起包案村一名多年上访不歇的贫困信访户的化解工作,从该人有绘画手艺为切入点,商会成员齐心协力帮助介绍业务、指导经营,成功引导他成为一名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如今他不仅开办了自己的公司、有了团队,还被称为农民画家。

  商会还充分发挥道德引领作用,传扬基层文明新风。通过慈善救济、道德评选、助学助贫等举措,良好地发挥村庄内部的道德教化功能。如荻浦村商会成立孝义基金,每年举办励志晚会奖励新进大学生、热心公益人士,评选好媳妇好儿子,村内好家风代代传承,村民以加入商会为荣,出现八旬老母亲为儿子报名的佳话。联盟村商会每年拿出200万元在5月6日百姓日请村里800余名老年人共聚一堂乐享幸福餐,村内养老敬老氛围浓厚。

  加深认识

  重构社会治理格局

  下一步,桐庐村级商会将从单一型的扶贫救困向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等多方拓展,以商会为纽带,整合民间团体资源,延伸“解铃工作站”“就事论是”等基层自治模式,有效疏解矛盾。同时,通过发挥村级商会资金、理念等内外资源的整合优势,有效调动村民参与农村治理的积极性,推动治理主体由政府和村两委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的转变,助力村庄自治结构转型,乡村治理力量重构。

  (本版图片由桐庐县民政局提供)


钱江晚报 民政局 m0008 桐庐商会治理新模式
助力乡村振兴新发展
2019-11-01 11276273 2 2019年11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