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3版:人文·晚潮

文章导航

去温州看水

  己亥年秋,得一机会,去温州看水。

  浙江是水做的,说是七山二水,那水的阵营,却全然不在山之下。水做的浙江,一向只依着杭嘉湖的版图描眉涂唇,没怎么把温州的水当回事。在一般人的眼里,温州是市场,是财富,是生意人的故事圈,出版社打造温州作家的小说集,在封腰上标出的广告词是“当代温州城市生活图景”,显然也是这么个意思,与水是没什么相干的。但是套用散文家韩小蕙的句式,我想说的是,你不可以不知道温州的水。也就是说,去温州一定要看水。故而我这次在温州的去处,一是楠溪江,二是三垟湿地,三是梅雨潭,算是多侧面的初步见识了温州的水。

  楠溪江是好山好水的样板,浙南水系中天生丽质的头牌,也是温州人治水初心的体现。楠溪江水常年清澈,不分季节。但来过一次,两次,三次,前前后后,都不是在秋天,就想象最是耐看、最多回味的秋江,应该正是这条即刻可见的楠溪江。

  楠溪江不是一条遗世孑立的江,从一开始它就以瀑群、潜溪等各种表达,明里暗里地给了永嘉之巅的大青岗一个源头的名分,在奇山怪岩的陪伴下,携古道石径逶迤,错落、散漫,自在地下着一盘棋,培植和滋养出沿途星星点点的民间村落,展示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三百里水墨长卷。

  所以楠溪江的水晶莹、通透,不乏仙气却唾手可掬。说是出自山野,也一样的知书达礼,所以就先去了永嘉书院,那书院周边的水,亦属楠溪江,却是静静的,不妨就此先温习一下古时永嘉学派“经世致用、义利并举”的事功之说,大致明白这一江好水的知性与传奇。

  于是就上了竹筏,又一次漂游在了楠溪江最美妙的水域。时近黄昏,天色已不那么敞亮,那江水拥推竹筏的波光,长篙探江划开的水纹,不像记忆里那种调皮与活泼的样子了,显得沉稳,老道。水色依旧透明,是墨玉般闪亮的透明,可看,亦可听,却又找不到一句相应的文字。筏在江上走,心往静处潜,忽隐忽现的几只水鸟,定格在了手机照片中,背景是水边茂密的滩林。

  滩林是守护楠溪江的屏障,与周边的山峦村落并称楠溪三宝。成片的滩林时而裸露根系,时而潜藏于水中,一路与水相伴。滩林与江水的关系,最是不离不弃,对楠溪江的爱惜,在很大程度上,也需要有滩林的参与。在竹筏上看楠溪江的水,沿途都是滩林的倒影,最著名的几处,皆随附近的村子命名,如渔田村外的渔田滩林,九丈村边的九丈滩林,以及溪南滩林和西岸滩林,都是占地百亩以上的阵势。年深月久的滩林,既为自然生长的植被,也是民众治水护水的功绩体现。在温州,如今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重视已成共识,楠溪江自不必说,市内三垟湿地的恢复与整治,也是一例。

  三垟湿地的水微波轻漾,看上去显得很干净。用干净这个词,而不用清澈,意思有些不一样。清澈带有与生俱来的性质,原始状态的三垟湿地理应如此,干净则另有清理整治的成分,迁移村庄,疏通河道,都是温州人决意改造环境,在治水方面的举措,所以干净之后,也就逐渐还原了清澈,说三垟湿地景幽水清,也是没错。

  听说宜山现在有“治水美镇”之誉,那里水系发达,河网密布,从最初以废旧晴纶为原料生产再生布的著名再生纺织业中心,到如今的中国内衣之乡,对域内二三十条河道的考验是巨大的,变化也是巨大的,虽然无缘回访,但以三垟湿地的今昔,可作充分的联想。所以在三垟湿地看水,看的是一种变化,一种“吾水吾治”的温州人的情怀。

  说到三垟湿地,恐怕还脱不开塘河。有研究表明,温州是个因海而生的古城,自东晋建永嘉郡城以来,城址和布局历1600余年未变,山水成就了温州,而塘河,可谓温州文明的策源。塘河是一条人工开凿的古老运河,造就历史上温瑞平原水乡胜景最重要的元素,经历代整修扩容、疏浚治理,今天所遗存的三垟湿地,在我看来,就是可供回溯千年的史书之一页。

  和三垟湿地一样,梅雨潭也在瓯海区境内,属仙岩街道。仙岩所在的大罗山,与温州一带的山有所区别,不属雁荡山脉,兀自凸起于温瑞平原,这是否也与这里的山间瀑布众多,却不以瀑布之名面世,偏就择取了一个“潭”字有关呢?

  朱自清第二次游仙岩时,“惊诧于梅雨潭的绿”。因了这个“绿”,我以前也来过梅雨潭,是个冬天,却几乎没有看到什么水。那个时候的梅雨潭,既非朱自清所记,亦不是我眼下所见。但这一次,也有了“惊诧”。梅雨潭的三个主要瀑布,水量都十分丰沛,尤其是梅雨潭瀑布,与朱文开头部分的描述,很是吻合,此前的一些个印象,就都像是被那“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冲刷干净了。

  在梅雨潭看水,瀑布是我的首择,潭水当然也是不可忽略的,但没有下到潭边,不知其色泽深浅。在梅雨亭看那条“正对着的瀑布”,单想着当年的朱先生,在“汪汪一碧的潭边”,“瀑布在襟袖之间”,却因了那使他惊诧的绿,“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民国年间的梅雨潭瀑布与潭水相得益彰,而我第一次来梅雨潭那年冬天,这两者都只能凭借山势与石滩想象,没有瀑布也就没有了潭,所以我应当格外留意如今的瀑布。

  梅雨潭的瀑布无法以高度论,也很难以气势摄人,梅雨潭的瀑布让我想到的是商略的诗句:每当山穷水尽以后/我们需要面对的/依旧是山水而非穷尽。梅雨潭瀑布的水从飞挂到枯瘦,乃至遁形,而复又丰沛,源源不断,是人与水交好所必须的付出。

  有了瀑布,才有潭水,才有梅雨亭,才有摩崖石刻,曲水流觞,圣寿禅寺,及至整个仙岩的灵动。仙岩多瀑布潭,除梅雨潭外另有更高处的雷响潭,龙须潭等,过去不太闻名,也似乎鲜有记载,现在逐一得以开发与保护,而梅雨潭瀑布群的水资源是否还有更丰沛的蕴藏呢?

  从楠溪江,三垟湿地,到梅雨潭,看过了几处温州的水,愈发不敢妄加谈论了,因为在别处,譬如苍南,甚至还有着浙南平原的水乡地带,尤其是它们对温州经济的促进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水赋予了温州这片大地以灵性,使之交通便利,商贾发达,顺应水,敬畏水,治理水的温州人头脑灵活,颇具水的性格。不过,这已经是另外的一个话题了。


钱江晚报 人文·晚潮 a0013 去温州看水 2019-11-11 钱江晚报2019-11-1100006 2 2019年11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