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非现场执法
重拳出击超限超载
谢小凤 姜瑞宇
谢小凤 姜瑞宇
积极推进非现场执法
重拳出击超限超载
众所周知,超限超载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危及公路完好、安全与畅通,而且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为破解治超难题,建德市公路管理段从科技治超上下工夫,积极推进非现场执法,重拳出击超限超载,公路治超由“人海战术”向科技化迈进,治超工作不断完善。
“过去,公路治超多采取路政队员‘定点+流动’的治超模式,治超人员承受了较大的安全风险。现在通过科技手段,提升了工作效率,治超更精准。”建德市公路路政管理大队副大队长傅志洲说。
整合资源,织密超限超载治理网络
路网的发达、人员的不足,靠单一的站点和流动治超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今治超的需求。而非现场执法方式正好弥补了这个空缺,解决了点多面广、人力不足、长效管控难以维持的问题,将精准打击超限超载的数据及时运用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实现了全天候24小时执法。
为有效打击和严厉遏制货运车超限超载运输、违反桥梁限重标志标线等违法行为,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有效保护公路和桥梁安全畅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今年9月29日零时起,建德市320国道K369+600(寿昌镇东门村路段)、320国道K384+450(航头镇大店口路段)、330国道K376+700(寿昌镇乌石村路段)、320国道K354+650双向(建德大桥)非现场执法系统4处13条车道,启用不停车称重治理货车超限超载违法和违反禁令标志、标线等违法行为的非现场电子抓拍信息采集系统。
“现在已完成一、二期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称重系统的建设,非现场执法的三期工程已经在招投标中,预计到2020年将实现建德市范围内35条车道的非现场执法设备的覆盖。我们将依托互联网科技,构建全市治超‘天网’。” 傅志洲介绍说。根据大数据分析,自开展非现场执法以来,超限超载车辆均大幅度下降,驾驶员的合法运输意识明显加强,道路运输安全态势稳中向好,货运车辆违法超限超载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全省道路交通事故明显下降,公路优良路率明显提升,道路运输市场渐趋规范,政府公信力大大提高,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安全出行。
精准出击,夜间布控查扣百吨货车
日前,经过非现场执法系统的查询,建德交通执法人员发现,每天晚上9点后,在330国道寿昌镇乌石村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卡口,有大型水泥罐装半挂车严重超限违法行为,根据卡口的数据、视频,发现这些车辆车货总重都是100吨以上;为逃避电子抓拍,均用镭射强光灯遮挡车头号牌;挂车号牌和放大号牌都是水泥灰全部遮盖住;每次都是4至6辆集体通过卡口。执法人员经过一周的摸排侦查,已经掌握水泥罐装半挂车的装货源头、集结出行时间和行驶路线。
11月26日晚上8时,建德交通执法人员分5组在330国道寿昌镇至南浦村路段布控。夜间9时30分,3辆车牌上方安装镭射强光灯,尾部车牌布满水泥灰,并集体排队出行的水泥罐装半挂车落网,
经检测,3辆浙G开头的水泥罐装半挂车车货均属于“百吨王”,总重分别为113.7吨、110.6吨、107.3吨,超限率都达到120%以上。
11月29日,建德市交通执法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已经责令3辆百吨超限车卸去超限货物、拆除私自加装的镭射强光灯,清洗号牌,其中1辆处罚2.9万元,另外2辆各处3万元罚款。
全民携手,共建平安畅通交通环境
治超非现场执法是公路治超从传统方式向现代化、智能化执法的一个有益探索,是现有治超手段的有效补充。自非现场执法实施以来,路政大队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严肃处理。截至11月底,建德路政大队共查处超限超载运输车辆263辆,卸载172辆,共计8406.63万吨。其中移交交警处罚168辆,处罚9.74万元,记624分;路政大队非现场执法91辆,现场处罚4辆,共计罚款74.625万元。目前,全市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效果和优势逐渐突显。
非现场执法启动之前,路政队员主动对接企业,告知非现场执法相关事宜,并详细讲解超限超载运输对公路通行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及超限超载车辆的认定标准和处罚依据。傅志洲表示,无论是执法人员巡查,还是非现场设备的抓拍,都是治超的一种手段,为的就是保障公路安全畅通。如果每一家企业都能认真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安全负责人、车辆管理员、驾驶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严格按照车辆核定吨位装载货物,就能从源头上得到杜绝超限超载运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