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5版:人文·文化

《西湖民间故事》引发回忆杀,它是乡情,是童年,还是一个杭州家庭珍贵的回忆

用一本书陪伴三代杭州人,这几位作者的故事你应该看看

  本报讯 一本长销40多年的《西湖民间故事》,一本杭州人必读的书,能引出很多人的回忆。

  这两天,《40多年长销卖出数百万册,这本杭州人的必读书,你家有没有》一文刊出后,大家纷纷在小时新闻客户端评论区留言,或是一段感慨,或是晒一个故事,或是找到自家拥有的那个版本后,来“报个到”。

  其中有30位读者,将陆续收到本报送出的最新版《西湖民间故事》。

  在近百条留言中,好几条都来自同一个杭州家庭,和一个杭州人有关。

  “我是这本书搜集者徐飞的亲姐姐。”“徐飞是我的舅舅。”“《西湖民间故事》后来的连环画,文字也是我父亲徐飞做的。”……

  徐飞,是最新版里15篇文章的署名者,出现率最高。“这本书于我们家而言,是有重要意义的。每到家人聚会的时候,奶奶就会讲起这位不到50岁就早逝的二弟。”徐飞的甥孙刘先生告诉我。

  90多岁的徐老太太,那天翻开《钱江晚报》看到这篇文章时,就激动了。她拿起笔,一个字一个字写下了有关弟弟的几行字。

  徐飞生于1934年正月初九,初中毕业后从金华来杭投奔姐姐徐如瑛。

  “舅舅很聪明,从小熟读《三国演义》《水浒传》,随口就能讲一段。考北大多难啊,他脱产三个月复习,就考上了。”刘女士说。

  徐飞的儿子徐瑜还记得,“当时有三位主要的搜集编撰者,除了我爸爸,还有陈玮君、申屠奇,他们经常聚一块儿聊天。”

  1978年,改革开放后,《西湖民间故事》又出了一套连环画。“连环画文字全是我父亲一个人弄的。”徐瑜说。

  这套连环画也是刘先生这一辈80后的少时读物。他转发文章后,很多朋友留言说,从小翻过的书,原来是你舅公搜集编写的。

  刘先生说,在那个年代,舅公做这本书就是本职工作,他肯定没想到,这本书会成为几代杭州人的回忆,“我替我舅公感到欣慰,也谢谢他为杭州作出的一点贡献。”

  “这本书里满满的是老杭州的乡情啊。”老杭师毕业的孙大伯还记得,40多年前,中美建交,他与身在美国的大伯通信,“老人家当时已80多岁了,唯一想让杭州亲人寄给他的,就是挑几本有关杭州历史和西湖传说的书。”

  孙大伯寄过去了三四本,其中就有这本《西湖民间故事》。“老人家再没回到故土,我想家乡这本书所承载的乡情,应该伴随他度过了最后的岁月吧。”

  读者威廉有这本书的两个版本,“一本是1978年的,一本是2000年的。”这本书跟他也有一层特别的缘份,因为他的祖父陆高平也是当年的故事收集编撰者之一。

  记者果然在其中《石人岭》一篇下,找到了“陆高平”的名字。威廉的语气有些遗憾,“我祖父1976年就去世了,当时我只有三四岁大。这些杭州的传说故事不晓得如今还有几个伢儿读过。希望《西湖民间故事》能让更多杭州人晓得吧。” 本报记者 李蔚


钱江晚报 人文·文化 a0015 用一本书陪伴三代杭州人,这几位作者的故事你应该看看 2020-01-15 20295459 2 2020年01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