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是个收废品为生的租户,却主动要求为隔离户收垃圾
到昨天已连续干了35天,杭州大关小区有不少人想跟他说
阿福,你辛苦了
本报记者 陈锴凯 通讯员 黄莉 李汝方
“605,我是阿福,我来你们家收垃圾,请你戴好口罩,把垃圾收拾好放在门口,谢谢!”
早上8点半,杭州大关南六苑某幢的楼道内,传来志愿者阿福洪亮的喊声。
很快,605的门打开了。
“谢谢你,阿福。这段时间辛苦你了。明天我们就解除医学观察了,不用再麻烦你了。”
阿福像往常一样笑,说:“没事,不辛苦。你们能早日解除就好。”
说着,他将门口的垃圾消毒,用专用的扣子扣紧专用垃圾袋,然后拿上垃圾,一边消毒楼道,一边下楼。
这是阿福从年初七开始每天都要重复的“规定动作”,到昨天,已经连续干了35天。志愿者阿福的任务是向居家隔离观察的住户收垃圾。
看社工值守太辛苦,他主动要求帮忙收垃圾
阿福大名孙福,今年42岁,老家安徽。
在这次疫情之前,阿福的名号其实没多少人知道。疫情发生后,大关小区内很多人都认识了阿福,也很感谢他,因为他每天穿着防护服在小区内奔走。
阿福来杭州十多年,一直靠打工为生。三年前,他租住在绍兴路,后来拆迁又搬到大关。现在他在大关南六苑跟别人合租,住一楼的一个小单间,10平方米不到。平时,阿福靠收废品为生。
疫情来了,阿福主动请缨,要求帮居家隔离观察的那些人家收垃圾。
“过年时,我看到小区内那些执勤的工作人员,就上前跟他们聊了聊,他们要24小时值守,很辛苦。后来社区说人手不足,到居家隔离的家庭回收生活垃圾成难题。我就说,我来给你们收垃圾,不要一分钱。”
不能第二天再收垃圾,消毒流程一步都不能少
社区工作人员看看眼前的阿福,说这个工作很苦的,很多人怕有风险。
阿福笑了,“我不怕,你们放心。”
这不是普通的力气活,上岗之前要培训。
跟着专业老师学,阿福很快学会了如何专业地穿防护服,戴护目镜、口罩,如何正确消毒,如何科学处理隔离户的生活垃圾。
上岗后,每天早上8点半,他拿着一张表,挨家挨户上门收垃圾。
大关小区是老小区,没有电梯。刚开始的时候,小区的医学观察户只有十几户,阿福觉得还好。后来居家隔离户多起来,阿福最忙的一天,收了90户人家的垃圾,上上下下爬了100多趟楼梯。
“那天真的很忙,喝口水的时间也没有,跑完一家,立马奔向下一家,一路小跑的。不然,一天时间,这么多户收不完的。”讲这句话的时候,阿福还是笑呵呵的。
“万一来不及收,第二天收行不行?”
“不行的,有些人是一家好几口,一天不收,堆积的垃圾会更多,必须每天都按时收。每袋垃圾要正确消毒,带下楼的时候楼道也要消毒,到了定点回收处,还要消毒。这套流程,一定要有的。”
阿福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一丝不苟。那天,阿福来不及吃午饭,社区工作人员给他塞了一份盒饭。阿福再三推阻,说不能吃你们的。社区工作人员都急了,后来阿福三口两口吃完,来不及休息,又去收垃圾了。
小区最后两户人家解除观察,阿福说希望疫情能够早点结束
35天来,阿福没喊过一句累。
大关南九苑某幢7楼居家观察户杨大妈,宅家期间用烹饪打发时间。每每上午收完垃圾后又来电,说自己家又有很多垃圾,需要再收一次。阿福二话不说,穿上防护服赶去,上下跑个7层楼。“阿姨在家不出来闷啊,我多跑一趟没事的。”
有时候,半夜阿福也会上门收垃圾。小区有居民开玩笑:“阿福啊,看你半夜还出入单元楼,人家还以为你是小偷呢!”
“你看以前都不认识大家,现在认识了好多邻居呢。能帮得上忙,我很开心。”戴着护目镜的阿福说。
3月5日,大关小区最后两户居家观察的人家也解除医学观察了,阿福的志愿者工作到昨天也算是完成了。
“我就希望这次疫情能够早点结束,大家都能恢复正常生活。”阿福说。
大关小区志愿者阿福
获阿里“战疫英雄奖”万元正能量奖金
杭州大关小区的孙福,一个靠收购废品为生的42岁男子。在这次疫情期间,他不顾个人安危,主动站出来为小区居家隔离户收垃圾。35天来,他挨家挨户上门收垃圾,爬了数不清的楼梯,收了几千袋垃圾,却没喊过一句累,也没抱怨过一句话。
昨天,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报道了阿福的故事,打动了很多人,很多网友给阿福点赞。有网友建议有关部门给予他相应的表彰和奖励。
昨天下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联合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授予孙福“战疫英雄奖”,并为他颁发1万元正能量奖金。
记者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阿福。电话里,他还是乐呵呵地笑,笑着笑着带着哭腔说:“太感谢了。我真的没想到。”
挂了电话没多久,淳朴老实的阿福又给记者打了个电话,他小心翼翼地说:“我能不能不要这笔钱,给更有需要的人吧。我也没做多大的事,这钱不是我自己挣的,我心里不敢收啊。”
事实上,阿福在老家有两个孩子,儿子16岁,女儿12岁,都在上学。老婆在老家带孩子,一家人基本上靠阿福收购废品维生。
在过去一个多月,为向抗疫中逆行的凡人善举致敬,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联合钱江晚报等媒体发起“战疫英雄奖”。
截至目前,天天正能量在疫情期间已奖励了100多位“战疫英雄”。获奖英雄既有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和警察,也有货车司机、快递小哥等后勤保障力量,还有深入一线报道疫情的记者,以及理发师、教师、环卫工、学生、农民……
正是像阿福这样的人,在疫情面前,挺身而出,逆行而上,让整个社会感受到平凡人的力量和胜利的希望。
本报记者 陈锴凯 通讯员 文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