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1版:教育·新闻

高校老师使出各种杀手锏

自制直播神器,打造专属直播间

戚伟老师的“直播神器”

  自拍杆取代了投影仪,表情包代替了粉笔头,教室变成了直播间……高质量推动在线教学,对于高校老师来说,是一次“大考”。

  眼下,各所高校网课也已经开了一周多,学生们的在线学习也渐渐步入正轨。“云课堂”背后,老师们作为新晋“主播”,使出十八般武艺,究竟有多拼?你们自己看。

  “直播神器”纷纷亮相

  怎样在有限的条件下打造自己的直播间?老师们的各路“直播神器”纷纷亮相。

  浙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翁恺老师的直播“十大神器”:键盘;外接话筒;外接摄像头;触摸板,相当于鼠标的作用;小屏直播,首选具有手写功能的电脑、平板,直接在屏幕上实现写板书;大屏工作,一些不想给学生看的操作可以在这里完成;平板电脑,实时监测自己播出去的画面和声音;闹钟,实时关注时间,把控上课进度,提醒自己别拖堂或早退;备用白板;备用灯光。

  浙大城市学院信电分院信息系主任戚伟则自制俯拍器,他运用DroidCam软件将手机摄像头变为电脑摄像头,配上支架还能秒变俯拍器,搭配白纸书写即可实现黑板板书的效果。为了避免直播时突然没有声音的尴尬,戚伟还在播时用另外一部手机或者Pad加入课堂,实时掌握直播状况。

  杭州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袁庆曙老师也动手改造设备,自制了一套易于操作的“手写”白板。而该校胡宝坤老师自费买了“在线实践系统”——一个模拟度极高的商业实训平台。

  所有直播平台都试了一遍

  “这个白板功能不错,有触摸屏的话可以用来演示计算过程。”“这种视频播放接收不同步的现象,应该是网络的问题。”“实时互动的方式不错,可以给学生们提提神,避免开小差。”浙江工商职院经济管理学院的邢伟老师在上网课前挨个尝试使用超星学习通、职教云、云班课和UMU等平台的功能。

  而该校机电工程学院模具专业老师范国良近期也先后接触了钉钉、腾讯课堂、职教云、超星尔雅、爱课堂等不同类型的平台,还“投其所好”,把学生们经常玩的斗鱼、虎牙直播平台也都试了一番。

  “对于我这样一位人过中年的‘大龄网民’来说,实在是太难了。”虽然这么说,为了做好线上教学工作,范国良在短时间内努力熟悉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平台,并最终结合专业特色选择了最优的授课平台,“根据学期整体的教学计划确定当前在线教学的具体内容与任务。教学内容力求少而精,要讲得明、练得透,可以结合一些平台的功能,布置课后学习内容和作业,加深和巩固学习。”通过一番思考和探索,范国良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教学心得。

  浙江工商职院校长周志春说:“为了开好‘空中课堂’,老师们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希望同学们不负韶华,只争朝夕,努力学习,共同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飞花令”签到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如何让网上课堂变得更有趣味?杭师大钱江学院古代文学授课老师张维昭出了新招,她要求同学们以“飞花令”的形式进行打卡,即每人说一句诗,让学生体验了一场云上的《中国诗词大会》。

  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词曲中的句子,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部分同学调侃道:“没文化连签到都签不成。”

  两个老师同时授课

  在宁波财经学院《智能化设计》的网络直播课上,艺术设计学院17工业设计专业的周其明同学刚进直播间就发现,除了自己熟悉的朱振强老师外,还多了一位来自数字技术工程学院的丁嘉老师。这门课,朱振强主要负责教授学生产品的外观设计和内部结构设计,而丁嘉则负责让学生了解电子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

  简单的课程介绍后,朱振强开始了直播课,“这是一把能够照明的智能雨伞,大家来判断一下,这把伞制造出来以后有没有市场?”

  讨论区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围绕智能雨伞展开了讨论,针对学生的问题,两位老师给出各自专业方面的解答。朱振强也在直播中与讨论区的丁嘉互动,“丁老师刚才在讨论区说这伞的功能从技术层面上来看是可以实现的,问题是如何权衡?这个就是我们智能化设计的合理性问题。”

  下半节是丁嘉的直播课,PPT的画风也转变成满屏的电子元器件。朱振强则在讨论区一会当学生一会当助教。

  “零时差”跨国授课

  3月3日,德国汉堡时间早晨8点,北京时间下午3点,德国品牌应用科学大学的Hendrik Moeller老师准时在钉钉上线,今天他要为远的中国的浙江万里学院中德设计与传播学院的学生讲授《品牌设计基础》课程。

  考虑到中德两国有7小时时差,中德设计与传播学院教务调整了教学时间,实现外教与中国学生零时差“云相聚”。

  而宁波诺丁汉大学建筑与建筑环境系的建筑设计实践这门课,从北京时间早上9点半一直上到了晚上7点半。这门课由四位老师轮番上课,一位在中国,另外三位身处欧洲的不同国家。四位老师经过多次的视频开会,制定了最大化利用各自时间的课程方案,在互相之间都有时差的情况下,最终做到了课堂上的无缝衔接。 本报记者 陈素萍


钱江晚报 教育·新闻 a0011 自制直播神器,打造专属直播间 2020-03-06 钱江晚报2020-03-0600007;20537114| 2 2020年03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