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休息令,不妨多开一些
本报评论员 张炳剑
为了确保抗疫工作的可持续性,为了对得起一线人员的亲人,为了一线人员保持健康的身心,“强制休息令”不妨多开一些。
强制休息令,不妨多开一些
疫情发生以来,抗疫一线人员24小时连轴转乃至“因过度劳累倒在抗疫一线”的报道,频频出现在公众面前。中青报报道,广西贺州市八步区灵峰镇卫生院副院长钟进杏因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劳累过度猝死在卫生院宿舍,年仅32岁。
一场疫情,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美德,什么是敬业,什么是勇于担当,什么是不怕牺牲。我们看到,除了医务人员,还有大量人员在一线坚守和奔走,他们中有公安干警,也有机关、社区干部,还包括大量志愿者。
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这场战役,默默付出、默默坚守。很多人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连续奋战,甚至“带病坚持工作,轻伤不下火线”。笔者就曾听说,杭州一个社区的社工,连续30多天早出晚归,连与孩子说上一句话的时间都没有。
然而,说到底,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而不是机器,每个人都有体力和承受力的上限。如果不顾一切像机器一样连轴转,连续工作、连续加班不休息,超负荷运转,甚至坚持“带病上岗”,很有可能酿成悲剧。
他们这种奋不顾身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敬重和赞美。但是,从身体健康角度来说,却不宜鼓励,甚至应及时制止。这也是为什么,前段时间多地发出强制休息令会被网上刷屏。探究其缘由,是其中折射出温暖的价值观——以人为本。
据浙江新闻客户端报道,浙江平湖市独山港镇集中隔离点负责日常工作的老兵张连胜,收到了一封来自独山港镇党委的《强制休息通知书》。浦江县在2月13日一天之内,开出了206道“强制休息令”。杭州西湖区城管局双浦中队则向连续工作22天的老党员蒋灿达发出一份“强制休息令”……
不少媒体呼吁:“做英雄,别做烈士。”的确,我们可以不怕牺牲,但却不宜轻言牺牲,毕竟生命只有一次。任何一个人的牺牲,不仅是一个家庭的伤痛,也是社会的损失。
许多一线抗疫人员之所以不愿停下来,是因为他们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作为旁人,我们却不能对他们如此“放任”。在这点上,一些领导干部尤其要树立起这种意识,保护和照顾好这些勇于担当的人。不仅要让他们“冲”得出去,也要让他们“停”得下来。
关爱一线工作人员,除了一纸“强制休息令”,最好还有制度配套。2月18日,湖北发布关于进一步关爱和激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的若干措施,明确要求方舱医院或定点医院一线医务人员连续工作不得超过一个月,就颇受舆论好评。
牺牲者令人痛惜。痛惜之余,我们应该认识到,人最可宝贵的是生命。为了确保抗疫工作的可持续性,为了对得起一线人员的亲人,为了一线人员保持健康的身心,“强制休息令”不妨多开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