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6版:时评·个论

“梅姨案”申聪认亲,处罚买方仍是难题

  打拐行动成功以后,常常面临一道现实难题。

“梅姨案”申聪认亲,处罚买方仍是难题

  拐卖儿童行为,毁掉了无数家庭。2019年11月份,一张人贩子“梅姨”的画像刷爆了朋友圈,有9个孩子就是因为这个“梅姨”而与他们的父母失去了联系。申聪是这9个孩子中的一个。15年前,申聪刚满周岁时被抢走,一家人从此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

  15年漫长的寻子路,终在庚子年的春天收到了佳音。据广州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3月7日晚上,亲生父母总算见到了失散15年的申聪,经历过无数痛苦找寻之后一家终得团圆。申聪是9个孩子中第3个被找回的孩子。父亲申军良看到儿子很阳光,感觉很欣慰,同时又表示:“所有拐卖我儿子的人受到严惩,梅姨也落了网,这个事才能算划上句号。”话是没错,但是难题来了,这个句号怎么划?尤其是买方的养父母怎么办?

  儿童被拐失踪,是每个家庭最害怕的事情。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约有一万名被拐卖的儿童。这个数字在民间传说中则多达7万人。姑且不论数字的虚实,丢失的孩子只有极少一部分能回到父母身边,这样的悲剧是无数家庭不可承受之痛。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人贩子的产生,是因为有一批“买主”的存在。在一些比较偏僻的落后地区,解决老有所养还是依靠“养子防老”。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人不能生育或是不能通过正当途径收养孩子,就采用了简单粗暴的方式:花钱买一个。这样一来,男孩就成为他们攫取的首要目标。人贩子通过诱骗、偷窃甚至抢夺的方式得到儿童,去和有需求的家庭暗中交易。申聪就是抱在母亲怀里,生生被数人抢夺而失的,经张维平、“梅姨”之手以13000元价格卖出,从此骨肉分离,一别15年。

  拐卖儿童,历来是严重的犯罪行为,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为法律所不容。打拐屡打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买方市场过于纵容,处罚力度不够。2015年,我国刑法修订加大了对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行为的处罚力度,也就是说,“买方”首次被要求追究刑事责任。从“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不追究刑事责任”,修改为“可以从轻处罚”。“买方入刑”一度被视为打拐的“里程碑”,对买方市场也形成了切实的威慑作用。

  不过,法律很丰满,现实依然骨感。打拐行动成功以后,常常面临一道现实难题:孩子找到了,买方家庭并没有虐待孩子,相反,还在与孩子的相处中产生了真感情,如果孩子继续在买方家庭生活下去,难道还要追究养父母的责任吗?又如何追究?这样的现实困境,坚硬地摆在了被拐孩子和他的亲生父母面前。

  身体的解救容易,情感和心理的回归是漫漫长路。算上申聪,“梅姨案”目前共找回了三个孩子。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前两个孩子都选择了继续留在养父母身边,不回归原生家庭。那么,申聪会回去吗?申军良看到儿子被养父母好好对待,受到良好教育,身心健康,他还会坚持诉讼吗?情与法的挣扎,什么时候才能划上句号?也许,申军良的难题才刚刚开始。


钱江晚报 时评·个论 a0016 “梅姨案”申聪认亲,处罚买方仍是难题 2020-03-10 钱江晚报2020-03-1000013;钱江晚报2020-03-1000010;钱江晚报2020-03-1000011 2 2020年03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