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一出发,在湖北奋战57天,“浙”210位白衣战士昨凯旋
在最冷的冬天出征
在最美的春天归来
本报记者 张冰清 杨子宸 通讯员 陈娜 汤颖枭
被治愈的患者和浙江医护拥抱告别 |
武汉市公安局硚口区分局送的剪纸作品 |
210位白衣勇士,凯旋归来!他们,是驰援湖北的第二批返浙医疗队。
昨天下午2时50分,搭载着210位英雄的GJ6002、GJ6003两个航班,陆续从武汉飞抵杭州。停机坪上,“春暖花开,欢迎逆行勇士凯旋”的标幅迎风招展,热切迎接英雄。浙江医疗队队员依次走下机舱,队旗迎风飘扬。
第二批返浙医疗队中,有目前为止,我省援鄂医疗队中时间最长、工作量最大、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最多且出院人数最多的浙江第一批援鄂医疗队——他们在1月25日大年初一抵达武汉,进驻武汉四院,在汉连续工作57天,累计管理床位111张,收治患者293人,其中重症156人、危重症65人,累计治愈出院252人。他们荣获了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先进集体”称号。
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建发,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姒健敏,副省长成岳冲,省政协副主席蔡秀军到机场迎接。
210位归来的勇士下午5点27分,抵达安吉君澜度假酒店,开始十四天的医学隔离和疗养。
完成任务,此生难忘
浙大一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喻成波,是第一批援鄂紧急医疗队的医疗组长兼任浙江驻武汉四院整建制病区新冠肺炎中心主任。在战疫中,他带领医疗队系统总结提出了预防2019-nCoV “浙江队的简明处方”、“氧源使用精细化管理”、“多学科合作优化治疗方案”、“人文关怀专业化”等优化诊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高水平的救治。
浙江医院ICU护士长沈新带领着浙江省支援湖北医疗队武汉肺科医院重症监护组的31人队伍,奋战在最危险的地方。回想这此生难忘的56天,这位有着20多年ICU护理经验的“老将”说自己每天都会数次被感动到落泪。
武汉市肺科医院是武汉最早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3家定点医院之一,重症监护室收治患者均为危重症患者,基本为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患者,大量患者在这里进行ECMO、CRRT治疗。他们每天都要直面生死,工作难度和强度、心理压力超乎一般人想象。历经57天,这支由来自浙江全省各家医院4名70后、22名80后、4名90后组成的特别战队,出色完成了在武汉肺科医院的战斗任务。
“浙”风挡雨,感谢有你
昨天,武汉当地医院医护人员、治愈出院的患者、普通的武汉市民都自发前来送行,依依难舍。
武汉市公安局硚口区分局为浙江医疗队送上一副剪纸作品“浙风挡雨,感谢有你”,上面有武汉标志性经典景点黄鹤楼和武汉长江大桥。武汉第四医院医护人员、治愈病人和普通民众自发前来送行,并送上手语表演。武汉市硚口区区长刘丹平在现场动情地说,你们是我们永远要铭记要感激的救命恩人!登机前,机场的工作人员用手语舞蹈演绎《感恩的心》感谢浙江医疗队。
浙大一院感染科主任医师 喻成波:
我们在最冷的时候来到武汉,当时的武汉,从天气到人都有一些冷清的感觉。现在武汉已经大不一样了,樱花开了,和风送暖,中午时分就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其实,除了天气,我们所有医护人员的心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开始的陌生到现在的不舍,我们一直在说这是我们生命中最特殊的情感。
邵逸夫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吴晓虹:
终于要回来了,我们全体上下都很兴奋。我们圆满完成了任务,交出了一份至少有九十分以上的答卷。其实,每个人都有做英雄的情结,都想做点事情。关键在于我们不同的人是否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每一个人都是英雄,作为第一批援鄂队员,我们很荣幸地成为了英雄中的先锋队。
回来后,我想抽空回湖南看看年迈的父母,但更想再继续做点事情。听说医院近期将有新一批援助医疗队离杭驰援,我这颗不安分的心也蠢蠢欲动。我有在武汉重症病房的救治经验,英语交流也不在话下。之前,我们把邵医的经验带到武汉,现在可以把中国的经验推荐到世界。从爱国主义到人道主义,哪里需要就去哪里。这也是之所以为人,之所以为医者的意义。
奉化区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 何洋:
很激动,不能用语言表达。回来以后就想要好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以最好的状态回归到生活、工作中去。
温州市人民医院ICU护士 侯丽珍:
驰援武汉的消息,我没有告诉90多岁的外婆。我是外婆带大的,和外婆很亲。前几天,阿姨不小心透露了我驰援武汉的消息,外婆听到后就哭了。外婆不敢给我打电话,每天都在家里哭。
省立同德医院ICU护师 陈彦洁:
经历过武汉战疫的洗礼,社会责任感更强了。我们医护人员都是勇敢的战士,大家都争先恐后,报名要求到一线逆行出征。各行各业都积极援助让我们在武汉能够吃得好睡得好,医院在工作和生活上各方面都给我们做好保障!队员之间的协作性也非常好,团结友爱,我很感动。90后的我们,已经长大了,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可以守护大家的健康。回杭后,我最想带父母出去旅行,多陪陪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