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6版:时评·个论

助农,拓展思路才能危中遇机

  据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客户端报道,在省政协委员和林业专家的助力之下,余杭区径山镇的优质鲜笋不仅走进了超市、电商,还摆进了加油站,一举改变了因为疫情影响而出现的滞销困境。

  受疫情影响,往年能卖好价钱的鲜笋出现了滞销,大量鲜笋积压在产地,导致价格暴跌。由于价格下行的连锁效应,笋农宁愿竹笋烂在地里,也不愿意去采收。如果不适时售出,最后只能烂在了林间地头,一年白忙活不说,还得贴钱。此外,如果大量早期鲜笋滞留在原地,继续生长、消耗有效养分,挤占地下空间,影响后续竹笋的萌发、留养、成竹,对竹林系统产生退化、衰败等不良影响,使次年竹笋的品质下滑,影响销售。

  这事引起了省政协常委、省林业局一级巡视员吴鸿的关注,他马上组织省林业局、国家林草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的专家团队多次实地调研,协助笋农助销。

  此后,针对鲜笋的滞销问题,省林业局、国家林草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主动对接联系世纪联华、云集电商、檬果科技、中石化碧辟等企业,探索构建了鲜笋“进超市、进加油站、进社区电商”的“新销售”体系,实现鲜笋从“田间地头”直达“厨房桌头”,解决了鲜笋的销售难题。

  可以说,此次“助农”行动不仅解决了笋农困难时期的“钱袋子”,同时开拓了笋农的思路、激发了笋农的积极性,从而保障了径山的竹笋种植的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疫情来袭,确实给很多行业很多人造成了困境,带来了困难。但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关键还在于要有积极的心态和灵活多变的思路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这一思路。在特殊的困难前,政协委员、有关部门及行业专家等多方协调联动,找资源、搭平台,给政策、想办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尽最大努力,帮助农民找到“新销售”模式卖笋。

  如今是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商品再好,如果少了吆喝,也无法引起大家的关注,恐怕只有待字闺中的命。对于许多地方的农副产品来说也是如此,它们不缺技术也不却品质,缺的只是一个销售渠道。

  比如,此前媒体报道过的衢州碰柑便是如此。衢州的碰柑无论品质还是口碑都很不错,但由于长久以来主要依靠传统销售渠道,在此次疫情中也出现了滞销的情况。后来,通过多种渠道的搭建,包括加油站、网络电商等,甚至市长亲自当起“带货主播”推销,衢州碰柑才走出了销售困境。

  所以,时代在变,思路要随之而变,助农方法也得变。

  疫情就像是放大镜,将平时不易察觉的问题暴露出来,但也让我们明白一点:面对困难,只要各方齐心协力、拓展思路,寻求转变,危机中也会有机遇。

  本报评论员

  张炳剑


钱江晚报 时评·个论 a0016 助农,拓展思路才能危中遇机 2020-03-30 钱江晚报2020-03-3000010;钱江晚报2020-03-3000012;钱江晚报2020-03-3000011 2 2020年03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