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少,个个都好
浙医天团归来
本报记者 吴朝香 何丽娜 张冰清 杨子宸 通讯员 陈娜 方序 王家铃 孙韵 张颖颖 张玥洁 徐尤佳 邹芸
上图: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迎接李兰娟院士 |
中图:出征前剃了“平安”发型的护士张美映,如今后脑的“平安”俩字已经被长出来的头发盖住。 |
下图:浙大二院护士“最小的娃”余赛婷发了一组朋友圈,称大家都是“过命的交情”啦!她“嘚瑟”地晒出与浙大二院副院长王伟林的照片,激动地说自己“追星成功”,果然内心还是一个少女啊。 |
昨天,我省第五批返浙医疗队1010人胜利凯旋。
1010人的队伍,由援鄂重症新冠肺炎诊治李兰娟院士医疗队,浙江援鄂第三批医疗队杭州队和宁波队,浙江援鄂第四批医疗队浙大一院队、浙大二院队和邵逸夫医院队,浙江援武汉防疫组,援荆门前方指挥部等组成。
其中,742人乘坐5架包机抵达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宁波队268人乘2架包机直接飞抵宁波栎社国际机场。
春雨中,李兰娟院士等凯旋英雄依次坐上大巴,赴隔离点统一进行14天的休养。
李兰娟:收获惊喜
3月31日上午,李兰娟院士结束在武汉两个月的驰援,返程回杭。医院、社区、管委会、普通市民、治愈患者,在点赞贴上签名,贴到李院士身上。
李兰娟在路上动情地说:
“我说过一句话,我们光荣地来,有品质地走,你们做到了!昨天,你们只有一天休息的时间,把自己屋里清扫得干干净净,还给武汉人民一片非常干净的土地,我感谢你们,你们真的做到了!”
“我们要感谢我们的家人,感谢父母的牵挂,感谢另一半的付出,感谢幼儿的支持!在这里更值得我们感谢的是我们的病人,英雄的武汉病人。他们选择了坚强,选择了相信明天,选择了相信我们。”
“感谢我们自己,266个兄弟姐妹,是你们用精湛的技术挽救了病人,是你们用严谨科学的防护措施保护了自己,实现了我们打胜仗零感染的终极目标!谢谢大家。”
虽是春寒料峭,李兰娟院士的先生郑树森院士却在春雨淅沥中撑着伞,早早地迎候在停机坪。他笑说,要给李兰娟院士一个惊喜。“想到马上就能见到她,感觉非常高兴和激动!”
看到飞机降落,郑树森院士特地戴上了眼镜,他要第一时间看清凯旋的李院士。
走出机舱,李兰娟院士果然被惊喜到了,事先她完全不知先生会来接机。
李兰娟院士在郑树森院士的陪伴下,笑着对在场所有人说:“大家都安全地回来了,我们与武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时时刻刻挂念着武汉。”
李兰娟院士团队由10人组成,包含感染病学、重症医学、院感、护理等专业。2月2日抵达武汉,进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通过近两个月的努力,降低了重型、危重型患者的病死率。该团队关于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救治经验和研究成果,已经写入了国家诊疗方案。
浙大一院援鄂医疗队队长、院长、党委副书记 黄河:“我们见证了武汉最寒冷的日子,也见证了武汉疫情的高发期。我们前后在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和协和医院西院区进行了两场战斗,最终取得了这场抗击疫情大战的胜利。我们也见证了这座英雄的城市和他的英雄们,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我们将会永远铭记。”
浙大二院171人援鄂重症医疗队领队、常务副院长 王伟林:“来时英勇,归时无恙!我们把浙江精神、浙江大学精神带到了武汉大地,我们又把武汉人民对我们的爱带回到了浙江。相信这段抗疫的经历,必将成为我们浙二人的宝贵财富,给我们前行的力量和勇气!”
浙大邵逸夫医院医疗队领队、副院长 虞洪:“在疫情前线,142人,47个日日夜夜,两个驻地,两家医院,作为领队,真的是寝食难安。今天,终于圆满划上一个句号。来时雨雪飞,归时春花开。凯旋之际,感谢团队每一个人的努力,感谢在武汉和后方每一位帮助过我们的人。武汉,我们再见,杭州,我们回来了……”
杭州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长 邓旻:“更值得我们感谢的是我们的病人,英雄的武汉病人。他们选择了坚强,选择了相信明天,选择了相信我们。最后要感谢我们自己,是你们用精湛的技术挽救了病人,是你们用严谨科学的防护措施保护了自己,实现了我们打胜仗零感染的终极目标!我记得刚来的时候,在青年酒店,一位老总深深地给我们鞠了一躬,说‘你们是武汉的恩人啊’。听了以后,我立刻泪崩。我们担当不起,我们是同宗同族的兄弟姐妹,我们来帮助他们是应该的,不后悔的!我们也不是英雄和勇士,我们只是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和时间赛跑,和病魔斗争,从死神的嘴里抢夺生命而已。在疫情到来之后,我们深深体会到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蕴含的巨大能量。加油中国!”
最大规模凯旋 超多武汉人相送
这次最大规模的凯旋,也引发了超大规模的武汉市民相送。路过十字路口,所有私家车自发鸣笛为他们送行,用特殊的方式送别浙江的白衣天使。
“天容水色西湖好,浙恩在心若有天。”“谢谢你,为武汉拼过命!”“谢谢您为湖北人拼过命,热干面人民铭记于心。”武汉人民拉出一条条横幅,表达对浙江医疗队的感激之情。酒店的师傅们早上三点多就起来为队员们准备早餐,酒店餐厅领班感谢医疗队对武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