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从人人参与爱卫活动做起
本报评论员 项向荣
今年4月份是我国第32个爱国卫生月。全国爱卫办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联合开展以“防疫有我,爱卫同行”为主题的爱国卫生月活动。
爱国卫生活动开始于1952年,是新中国在公共卫生事业方面的一项创举。新中国诞生之初,天花、鼠疫、血吸虫病等传染病、地方病横行泛滥,只有迅速遏止疾病蔓延,才能让刚刚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强身健体。最终,依靠广大群众的艰苦奋斗,新中国以群策群力、群防群控的特有方式取得了令外国人难以置信的伟大成功。
60多年来,除“四害”、门前三包、“五讲四美三热爱”、卫生城镇创建等很多词语深入人心。在爱国卫生活动中,结合民间习俗、节日开展经常性的卫生运动,如 “五一”劳动节、迎国庆、元旦、除夕等时间节点进行大扫除,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意识,树立新的卫生观念,强健了我们的体魄,为我们迈向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
岁末年初暴发的新冠病毒疫情,赋予了爱国卫生活动不同于以前的内容。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考验的不仅是一国应急救助能力和医疗水平是否过硬,还有国民卫生习惯与公共卫生水平能否过关。所以今年的爱国卫生月活动的重点内容,除了改善环境之外,更提出了向不卫生不文明饮食陋习宣战等事关个体的卫生准则。我们不仅要以实际行动清洁家园,更要革除陋习,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比如,浙江温州市向全市人民发出了“分餐用公筷”的倡议,提倡“餐具专用、合理分餐、使用公筷”,杜绝唾液、飞沫“口口相传”,从源头上阻断病毒细菌在餐桌上的传播。再比如,在政府的大力倡导扶持下,衢州当地“公筷行动”已经推广到乡镇一级。当然,我们也提倡咳嗽、打喷嚏时用餐巾纸遮住、不让唾沫横飞等各种卫生礼仪,因为病毒浓度极高的新冠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我们还要培养勤洗手的习惯,彻底杜绝随地吐痰的陋习。总之,疫情面前,我们应该反思原来一些习以为常的不良生活习惯,与时俱进改进健康观念。
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认识到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认识到良好习惯有利于增强自身免疫力、抵御病毒侵袭。钟南山院士说过,“免疫力是最好的医生”。我们不仅要关注医疗卫生硬件的建设与提升,也应该关注生活行为、生活方式、卫生礼仪,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如此,才能为新冠肺炎疫情的群防群控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