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浩团队哮喘研究大事记
沈华浩教授 |
【哮喘流行病学研究】
2019年6月21日,沈华浩教授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 “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重要成果,揭示了我国哮喘流行状况,明确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4.2%,患病人数达到4570万。
【哮喘诊断】
2013年,沈华浩教授团队在AAAI杂志首次报道并命名胸闷变异性哮喘(CTVA)。CTVA被写入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内科学》、权威工具书《呼吸病学》,并被2014版《中国肺功能指南》、2016版《中国哮喘指南》引证。
【哮喘发病机制研究】
1. 在国际上首先证明嗜酸性粒细胞与哮喘发病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
2. 提出祖细胞-Eotaxin-CCR3调控径路。
3. 发现布地奈德能够通过抑制骨髓嗜酸性粒细胞的生成,从而抑制过敏原诱导的气道炎症的发生等一系列结果发表于国内外影响力较大的杂志上,为哮喘治疗提供有力实验基础。
4. Eos在哮喘病理过程中发现新的致病机制。
5. 发现HDAC2和IL-17A在哮喘和慢阻肺气道上皮损伤中的共同调控机制。
6. 发现mTOR-细胞自噬调控哮喘气道上皮损伤机制。
【哮喘预防】
发现多次接种卡介苗可长期预防实验动物哮喘,一系列研究结果发表在国内外影响力较大的杂志上,为医学界关于BCG及其组分可否用于哮喘预防的争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基础。部分研究成果《卡介苗和微卡对哮喘预防和治疗作用的系列研究》获得2005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哮喘治疗】
1. 针对粒细胞凋亡的靶向药物研究: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发现,Bcl-2抑制剂小分子的纳米型药物能够很好地治疗哮喘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这一小分子将来有望成为治疗人类重症哮喘的一种靶向新药,同时也为纳米药物应用于气道炎症疾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2. 靶向嗜酸性粒细胞铁死亡防治哮喘:团队发现几类诱导剂均能通过不同的机制诱导嗜酸性粒细胞铁死亡,并在动物模型中有效降低哮喘气道炎症。随后进一步拓展了铁死亡在不同疾病模型不同细胞死亡调控中的机制研究,获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
【指南及书籍】
1. 参与2019版ERS/ATS国际重症哮喘指南的修订。
2. 主编、副主编和参编书籍30余本,包括主编国内第一本《哮喘手册》(已修订第三版)。
3.牵头制定了最新版《中国哮喘防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