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无人机,地上机器鸭,老农民看着屏幕种稻子
电信5G稻长什么样
天上无人机,地上机器鸭,老农民看着屏幕种稻子
电信5G稻长什么样
延续了几千年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正在被5G悄然改变。在中国电信浙江公司的曹村艾米田园综合体,借助5G网络,天上无人机巡查稻田并完成喷洒生物制剂,地上“稻田鸭”巡田,还有5G“稻情收集站”收集稻田数据,远在广东的专家可以实时诊疗稻田病虫害,农民不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只要看屏幕便可知道稻田长势,收入从每年的3万元增加到10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了劳动致富。
老农民看着屏幕种稻子
除草、施肥全听手机的
“今天3号地需要施肥,4号地块蓄水。”5月6日,58岁的曹村镇居民陈绍吉手机上接到了艾米集团发来的一天工作安排。
陈绍吉是种粮大户,共种有480亩普通稻田,几年种下来基本都是凭经验、靠天气,遇上农忙时节几乎每天都要去巡田,巡一次差不多要半天,再加上给田除草、施肥,工作很是辛苦。
但5G让陈绍吉的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选稻种到育秧、播种、销售,全部都是艾米集团来做。
与传统稻田中竖起的是稻草人赶鸟不同,“5G田”中竖起的是一个个约2米高、自带太阳能翻板的设备,这便是“5G田”的“核心武器”之一——农田数字采集站。
艾米集团瑞安曹村田园综合体负责人李朝松介绍,数字采集站依靠太阳能自主发电工作,安装有多个传感器和多光谱摄像头,既可采集稻田温度、湿度、光照、土壤酸碱性、土壤肥力等信息,还可为稻田拍摄高清视频和照片。
中国电信浙江公司借助5G技术,在农业生产环节,利用5G网络实现全流程,对空中无人机和稻田机器人进行远程作业高清直播;同时,利用低延时的5G网络,对数据分析后实时传输到艾米农田大脑系统,提醒农户农作节点并提供最佳解决方案。农民只要按照屏幕给出的指令去种田就可以了。
5G可让广东专家实时
为温州稻田VR把脉
钱报记者在现场看到,“5G田”里的稻苗均已长到了约20厘米高,远远望去绿油油一片。但田里还有一些杂草,不像普通稻田里的水稻那样整齐划一。
“我们的水稻不打农药,不用除草剂,都是有机肥。”李朝松说,“5G田”的另外一大特点是不使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和除草剂。如“体检报告”指出稻苗需要除虫,可使用无人机向稻田中喷洒生物制剂。无人机的飞行线路可人为设定,喷洒1亩地的作业时间只需约5分钟。
另外,若需进一步体察稻苗情况,还可开动田间机器人巡田。记者在现场看到,田间机器人的特点是其具有四个细轮子。如此一来,田间机器人可在稻田中自由穿梭,其搭载的摄像头可更近距离为稻苗拍照。
“5G的大带宽、低时延、高速率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业。”中国电信温州分公司政企部副主任潘震苞告诉记者,利用电信5G网络,通过在万亩稻田上实现生态农业大数据采集、特种稻田机器人自动执行工作,对天、地、空进行全方位实时采集数据,犹如给稻田插上“AI”芯片。
5G也把远在千里之外的专家瞬间请到了田间地头。通过连接5G终端将拍摄的曹村稻田全景视频实时回传到5G网络,远在广东的农业专家,戴上VR设备就可以实时查看稻田情况,并给出专家建议。“以前要请专家坐飞机或高铁来,还要安排人接待,现在有了电信5G,直接把一群专家‘请’到地里来了。”潘震苞说,5G也将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
据悉,随着5G和物联网的发展,5G网络将为农业管理中的跟踪、监测、自动化和分析处理等环节提供高效智能的信息化处理手段,深刻改变农民传统作业,让农民走进更美好的信息生活,为农村农业建设添砖加瓦,让科技赋能传统农作,开启智能农业新时代。 本报记者 张云山 通讯员 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