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参差不齐的,选择却不是千篇一律
特约评论员 张炳剑
一位全身瘫痪常年卧床的残疾人,从1993年起,一直为村里的留守儿童免费辅导作业,27年来不曾间断。靠政府救济来生活的他甚至拿钱奖励考得好的孩子。
他叫何春生,一个51岁的丽水人。当笔者在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客户端上读到他的故事时,被深深感动了,不仅感动于他的善心,更感动于他直面苦难人生叩响生命的强音。
人生有许多不幸,但最大的不幸恐怕是被命运剥夺了希望。31年前,20岁的何春生在工地打工时,被一块石板压在腰上,脊椎神经严重受伤,肚脐以下完全没有知觉,属于肢体一级重度残疾。
厄运袭来时,何春生也想过死,还给自己取了一个悲情的笔名“春秋人生”,有了网络后,他将笔名沿用成了网名。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煎熬着他的身体和灵魂,让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面对这样的悲剧,很多人会怨天尤人、痛斥命运不公,甚至从此自暴自弃,坠入黑暗深渊。何春生虽然也经历过内心的愤怒和痛苦,但他用坚毅的灵魂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答案,并把这个答案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他瘫痪两年后,命运在他灰暗人生中投进了一丝光亮。1991年,何春生试着帮上小学一年级的外甥女辅导,外甥女成绩进步很快,这让何春生找到了活着的意义。
何春生开始躺在床上给村里的留守儿童免费家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开始大量阅读各类书籍,还自学了美术。从此,何春生的生命之河中跳跃着快乐的浪花。
大概是因为残疾,才明白了健全的重要;因为失去,才懂得了拥有的珍贵。如今,何春生的日子过得丰富而阳光:早晨吃过早餐后,他会双臂举重锻炼、看网络新闻、看书,下午斜靠在床上画画。
人生必然是参差不齐的,选择却不是千篇一律的。总要有人去背负沉重的苦难,有人去享受甜蜜的幸福。这种选择,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当你不幸拾得悲苦的角色,只能鼓舞自己,去开辟一条救赎之路。
这正如史铁生所说,既然生是一件不容辩驳既定存在的事实,而死却是一个不必急于求成、必然会降临的节日,那么就洒脱看待,好好活着,而且活出意义、活出价值。
何春生获得了许多人的敬佩和祝福。他对生命的多彩阐述,让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人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不幸的人,更需要对自我价值的发现和认同,这认同源于能否为他人和社会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