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1版:封面

文章导航

温州人叶永烈

他用一生回答了第十万零一个为什么

  温州人叶永烈

  他用一生回答了第十万零一个为什么

  未来已来。而早在40多年前就带我们漫游未来的叶永烈先生,却永远离开了。

  5月15日,他在上海去世的消息传开,朋友圈刷屏的悼念中,跟出了一部部作品的名字——《十万个为什么》《小灵通漫游未来》《走近钱学森》《追寻彭加木》《东方华尔街》《海峡柔情》……

  如果从他11岁发表的那首小诗算起,60多年里,叶永烈写出180多部著作,计3000余万字。这些文字塑造出了叶永烈在写作上的多面:先是科幻,再是纪实,最后又走向纯文学。

  这位从浙江温州走出的作家,其实很难被精准定义,当人们冠于他某种前缀时,他又会以华丽的转身,对大众既往的认知来一次猛烈的撞击。

  那么,到底是什么缔造了他的多元?

  曾为我们解答“十万个为什么”的叶永烈,以自己的一生,给出了这“第十万零一问”的答案。

  四年前,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曾出版过叶永烈的《九山湖畔的作家梦》。在九山湖畔,“温州小娃”叶永烈出生、入学、在父亲的引导下进行了文学的开蒙。可以说,无论家庭熏习,还是外部环境,都将他塑造为一个扎扎实实的温州人。

  其实,朋友圈的缅怀,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叶永烈的多面。因为,少年时读他科幻小说的读者,已经成为今天最有发声能力的群体。在叶永烈先生去世的当下,这些记忆被瞬间唤醒。

  可以说,叶永烈在40多年前画出了彼时孩童面对未来的畅想,也固化了一代人心目中叶永烈的形象。

  当他在“往前看”的科幻小说写作上止步,而投身于“往后看”的纪实文学时,同样是启用了新的思维方式,并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叙事方式。

  “往后看”是另一种形式的“往前走”——它需要更多俯身的钻研,以及永不停歇的探寻。

  所以,在很多浙江人看来:“他真是典型的那一代温州人,聪明、勤奋,善于建立自己的体系。”是的,对于同一片土地成长的人,读读他的故事,有天然的亲切。

  叶永烈生前将积攒多年的手稿等文献捐赠给了上海图书馆后,他笑言:“在我故世之后,在墓碑上可以书写,请到上海图书馆找我!”

  一句玩笑,也是叶永烈值得一读再读的佐证。

  而记忆中有叶永烈的我们,如果有心再去细读他的作品——文字间又是一个新的叶永烈。

  本报记者 孙雯


钱江晚报 封面 a0001 温州人叶永烈 2020-05-17 钱江晚报2020-05-1700021;钱江晚报2020-05-1700023;钱江晚报2020-05-1700024 2 2020年05月1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