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聚餐,疫情防控不可松懈
本报评论员 张炳剑
疫情尚未结束,每一次聚餐都有可能是一场“鸿门宴”。据澎湃新闻报道,吉林舒兰疫情便是由聚餐进一步恶化,截至目前,已导致超过30人被感染。
而在过去几个月,类似案例已经发生多起,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上个月刚刚发生的哈尔滨聚集性疫情,直接导致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停诊、封院。
教训是惨重的,因为没管住自己的“嘴”,图一时之快,结果导致了如此严重的后果,岂不是得不偿失?这也再一次警示大家,疫情并没有远去,它正虎视眈眈地盯着我们,只要大家稍不留神,它便可能卷土重来。
现阶段,少聚餐、少聚集仍是大家应该遵守的。近日,某电视台做了一个模拟新冠病毒传播的实验,由一位志愿者扮演感染者,在手掌涂上荧光材料,与另外九位志愿者一起用餐、交谈。进餐半小时后黑光灯亮起,令人震惊的是,模拟病毒的荧光材料几乎无所不在,除了最初那位“感染者”外,其他参与实验的九人也不同程度地沾上了。
实验证明,在餐厅就餐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感染病毒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其原因在于,聚餐时,人与人之间难免要摘口罩,距离非常近,且会较长时间交流与沟通,飞沫传播是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如此一来,聚餐自然就成了病毒传播的温床。
有效避免类似“悲剧”上演的办法就是,大家尽量减少聚餐,甚至做到暂时不聚餐。只是,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总抱有侥幸心理,对警告视而不见。
如果实在要聚餐,就应尽量做好个人防护,尽量不要在封闭空间内,要采用分餐制,最起码也要做到使用公筷,避免在“千筷齐发”中,给了病毒可乘之机。
而外出堂食,则要尽量避免面对面进食,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尽量选择错峰就餐,缩短就餐时间。
约三五好友聚餐畅谈,这样的愿望可以理解,但其潜在风险却不得不引起重视。从最近发生的事来看,疫情防控依然不能掉以轻心,远远没有到可以放松的时候。舒兰疫情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