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发型师被认定为“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引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技师学院教师杨金龙:
每个职业都有光
让更多技能人才看到未来
本报记者 张蓉 蓝震
杨金龙 |
39次提及!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在改革开放以来字数最为凝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成为当仁不让的高频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在今年的重要工作“六稳”、“六保”中,不论是“六稳”工作的“稳就业”,还是“六保”任务的“保居民就业”,“就业”都置顶首位。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也为“保就业”提出多条明确路径,包括资助以训稳岗,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杭州,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的青年已不在少数。
5月19日,从业8年的95后发型师蓝鑫被认定为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引发大家的热议。
此刻,在全国两会上,杭州技师学院90后教师杨金龙正为一线技工发声——他是全国人大代表,也是汽修行业内颇有名气的“状元工匠”。
“95后”发型师,被认定为“高层次人才”
“年轻人成才的机会越来越多,全社会对工匠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了!”几天前,关注到发型师蓝鑫被认定为杭州市高层次人才的新闻后,杨金龙很激动。
今年25岁的蓝鑫是建德人,从事美发行业8年。他从业多年的高光时刻,是2018年参加杭州市技能大赛拿到了第一名,获得了杭州市技术能手称号,“比的是理论加实操。理论分,他是唯一的一个100分。”蓝鑫的老板俞建华说,准备大赛那一两个月,蓝鑫天天重复练习,每个细节都仔细打磨,比如吹风机的梳理技巧,层次、高低相差2公分效果都相距甚远。
俞建华也是蓝鑫的师傅。他说蓝鑫有天赋,特别刻苦。时尚在不断变化,他练习一个新的裁剪手法,通常会练习到凌晨一两点。
其实,48岁的俞师傅是20年前的全国技术能手。这次,也是他鼓励自己的徒弟去申报高级人才。这位年轻人说:“现在,政府的人才政策很好,年轻人机会更多,我希望他勇于挑战,再接再厉。”
“我也是一名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从而改变人生的农村孩子。”杨金龙不禁回想起自己的经历。
杨金龙出生在云南省保山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2009年,中考失利后,苦于家庭负担重,他决定读技校,学习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既有收入,又能掌握一技之长。一开始,我对这个专业一点也不了解。但既然选择了,我就想努力学好,后来也越来越感兴趣了。”
靠着这种沉潜的功夫,杨金龙最终代表中国站上了世界的舞台——2015年,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他一举拿下汽车喷漆项目的金牌,实现了在该项大赛中中国金牌“零”的突破。
加快证书互通衔接,让更多技能人才看到未来
这次参加全国两会,杨金龙关注到,目前,技工教育吸引力不强,技工院校招生困难。原因之一,就是技工院校毕业生无法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而所取得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得不到社会的相通认可,“现在,学历证书是很多技能人才在职场上升渠道中的拦路虎。比如,很多企业会要求车间主任至少是大专学历,而技术人才往往只有技术,没有学历。即便他的能力足以胜任这个岗位,却无法晋升。”
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矽盛电子有限公司设备部主任郑裕财的认同。
“我是从一线机修工做起,始终在一线生产车间工作。”作为从车间一线走出的人大代表,郑裕财深知一线技术人员的艰辛和努力,如果这些应用型人才留不住,对企业来说也很困扰,“如果技能成才这条路让年轻人看不到未来和前途,他们自然不愿意读技工院校。”
杨金龙也告诉记者:“有些人凭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去求职应聘时,会被拒之门外。还有一些在薪资定级、职称评定等方面都不能享受公平对待。”
“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提出要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旨在打破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壁垒,贯通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过程,构建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同的社会效力,其实际意义非凡。”杨金龙说,希望能加快互通衔接。他建议,可以在交通运输行业先行先试,允许劳动者凭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报考应聘交通运输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等。在设置招考、招聘岗位条件时,充分体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的同等效力。
杨金龙说,希望让更多技能人才看到未来的无限可能,也激励每个敢于为梦想而努力沉潜的年轻人。
为一线技工代言,每个职业都有为国争光的机会
“我必须把一线技工的心里话带过来。”从2018年至今,杨金龙的履职,始终围绕着自己所熟悉的领域——“技能人才”。
这是青年才俊层出不穷的时代,它为优秀青年创造了更多脱颖而出的机会。在杨金龙看来,如果将人才结构比作金字塔,支撑起高塔最坚实的塔基是数量规模最大、行业覆盖最广的技能人才。
“目前,杭州拥有浙江工匠26名、杭州工匠60名、区县级工匠195名,各行各业工匠在杭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带头示范作用越来越大。”杨金龙说,去年,杭州将每年9月26日定为“工匠日”,这是对工匠精神的肯定,也表达了对为杭州建设发展作出贡献的广大劳动者的激励和敬意。
今年,杨金龙将一份《关于设立全国工匠日,营造崇尚技能新风尚的建议》带到了全国两会上。他建议设立“全国工匠日”,并以“中华工匠”为引领,系统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层层推选的工匠培育模式,“设立‘工匠日’,倡导‘工匠精神’,可以推动、树立起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执着、对产品的责任,带动中国制造业走向中高端,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
杨金龙说,工匠培育是一项社会化、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但目前,仍存在着各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的情况,缺乏统一、系统的培育体系。他建议,建立工匠培育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工作合力,共同培育和选拔各行业拔尖、全社会认可的新时代大国工匠。
“每个职业都有为国争光的机会,技术学好了,也可以发光发热,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鼓励更多年轻人选择适合自己的技能成才之路。”杨金龙说。